郭象升〔近代〕

    郭象升生于1881年,字可阶,号允叔,晚号云舒、云叟,山西著名学者、教育家和藏书家。其家世居周村“旗杆院”。父亲郭焕芝,同治十二年(公元1886年)举人,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其兄郭象恒,光绪间举人,官潞城知县。1939年,伪山西省强行授予他伪山西省文化委员会委员长。郭象升无计脱身,常在家托病不出。日以读书批书为事,聊度时光,终因忧愤成疾,卧床不起,痢疾不治,在太原饮恨而逝。卒年61岁。毕其一生,著有《郭允叔诗文钞》、《渊照楼杂著》、《云舒文集》、《云舒史怀》、《红白蔷薇战争记》等四十余部。

    郭则沄〔近代〕

    暂无简介

    白敦仁〔近代〕

    白敦仁(1918.1-2004.5.21),字梅庵,室名水明楼,四川成都人,祖籍河北通州。曾就读于四川大学,毕业于华西大学中文系,与屈守元、王文才、王仲镛等并为近世蜀中学者綦江庞石帚先生高弟。

    俞陛云〔近代〕

    暂无简介

    胡薇元〔近代〕

    胡薇元,字孝博,大兴籍浙江山阴人。举人,四川知县。有《天云楼诗》。

    龙榆生

    龙榆生〔近代〕

    龙榆生(1902-1966年),本名龙沐勋,字榆生,号忍寒。江西万载县人。著名学者,曾任暨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1966年11月18日,病逝于上海。龙榆生的词学成就,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是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主编过《词学季刊》。编著有《风雨龙吟室词》、《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等 。

    赵清源〔近代〕

    赵清源,字浚川(1871—1942),河间市沙河桥镇官道村人。19岁中秀才,晋补廪生,文名震乡里。入民国后,先后任教邢台河北省立第四中学、河间河北省立第三中学及河间师范等处。先生性耽吟咏,生前诗作颇丰。抗日战争期间,鉴于外侮倡狂,民生凋敝,忧愤成疾,“五一扫荡”期间遽逝。遗著在“文化大革命”中佚毁。以下仅存诗作,系根据张植文同志保存之《狮虻集腋》选录。

    梁耀明〔近代〕

    梁耀明,号锲斋,广东顺德人。一九一二年三月生,二零零二年七月卒。受业于黄芷芗之门,抱虚守一,商馀好读书,爱远行,广交游。当抗日战争胜利,即创立建中中学于容奇故里。至国内鼎革初起,则先后推动顺德华侨中学建校,容山中学、南山中学扩建,兴办慈风幼儿园,致力修复保护青云塔、太平塔等乡邦文化古迹。组鸿社、锦山文社于香港。著有《听晓山房集》、《续集》、《三集》。

    方鹤斋〔近代〕

    方鹤斋(1852—1940),名旭,鹤斋其号。安徽桐城县人。桐城派古文家。历任四川省夔州知府,留日学生监督、省学务处提督、省提学使、川东道台。为官清正,大力倡办新式学堂。因喜爱成都风物,遂家焉,竟成“成都五老”之一。诗、书、画皆善。今存《鹤斋诗存》、《鹤斋文存》,皆门人以寿金刊印。

    杨士琦

    杨士琦〔近代〕

    杨士琦(1862—1918),字杏城,清同治元年 (1862年)生于淮安府山阳县,杨士骧之弟。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报捐道员。十一年,捐指直隶试用,10余年一直总办关内外铁路事宜。民国7年,杨士琦伴随袁世凯破灭2年已久的“皇帝梦”,于郁郁不得“志”中,结束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