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融

    崔道融〔唐代〕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延寿〔唐代〕

    延寿字冲立,号抱一子,杭州人。

    弃吏出家,吴越忠懿王延住永明寺。

    著《宗镜录》。

    宋开宝八年入灭。

    诗一首。

    (《全唐诗》无延寿诗)。

    罗邺

    罗邺〔唐代〕

    罗邺 (825—?),字不详,余杭人,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张志和

    张志和〔唐代〕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李洞〔唐代〕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任华〔唐代〕

    李、杜同时人。

    初为桂州刺史参佐,尝与贾京尹、杜中丞,严大夫牋多所致责。

    又《与庾中丞书》云:“华本野人,常思渔钓,寻当杖策,归乎旧山,非有机心,致斯扣击,其亦狂狷之流欤。

    ”诗三首。

    薛昭蕴〔唐代〕

    暂无简介

    西鄙人〔唐代〕

    暂无简介

    徐凝〔唐代〕

    睦州人,元和中官至侍郎。

    诗一卷。

    徐凝,与白居易沈亚之辈友善,元和中官至侍郎。

    补诗一首。

    郎士元

    郎士元〔唐代〕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