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宓〔宋代〕

    (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复,学者称复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

    俊卿子。

    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干学。

    以父荫入仕。

    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

    历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

    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

    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

    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

    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

    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

    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

    绍定三年卒,年六十。

    追赠直龙图阁。

    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

    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

    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王洋〔宋代〕

    (一○八七?~一一五四?),字元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

    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

    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为秘书省正字。

    历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属舍人,坐事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四、五七、五八)。

    十年,由权发遣吉州改知邵武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八)。

    十七年,由知饶州任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六)。

    寓信信,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自号王南池,辟室曰半僧寮(《洞泉日记》卷中)。

    二十三年,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五)。

    一说十二月卒,年六十七。

    其子易祖收辑遗文为《东牟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九卷),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周必大为之序,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四卷。

    事见《周文忠公集》卷二○《王元渤右史文集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王洋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东牟集》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诗。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晁说之〔宋代〕

    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

    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

    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

    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

    后入党籍。

    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

    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

    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

    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

    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

    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

    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

    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晁公溯〔宋代〕

    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

    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

    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

    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

    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

    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刘过

    刘过〔宋代〕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释惟一〔宋代〕

    一,法眼之孙。

    神宗时主嘉禾天宁寺(《宋诗纪事》卷九二)。

    刘子翚

    刘子翚〔宋代〕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朱敦儒

    朱敦儒〔宋代〕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苏舜钦

    苏舜钦〔宋代〕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白玉蟾〔宋代〕

    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为后,改今名。

    字白叟、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

    师事陈楠学道,遍历名山。

    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

    全真教尊为南五祖之一。

    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

    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为底本。

    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乾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乾隆本)。

    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