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作者
12 / 975页 - 朝代
白玉蟾〔宋代〕
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为后,改今名。
字白叟、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
师事陈楠学道,遍历名山。
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
全真教尊为南五祖之一。
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
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为底本。
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乾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乾隆本)。
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为一卷。
杨亿〔宋代〕
(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
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
四年,直集贤院。
至道二年(九九六)迁著作佐郎。
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
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
三年,召还,拜左司谏。
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
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
三年,为翰林学士。
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
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
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
四年,复为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
谥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
所著《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
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昆酬唱集》二卷。
《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为底本。
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
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昆酬唱集》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
另从《宋文鉴》、《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徐玑〔宋代〕
(一一六二~一二一四),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诗学唐人,与同时赵师秀、翁卷、徐照合称永嘉四灵。
以荫入仕,历建安主簿,永州司理,龙溪县丞。
移武当令,改长泰令,未至官。
宁宗嘉定七年卒,年五十三。
有《二薇亭诗集》。
事见《水心文集》卷二一《徐文渊墓志铭》。
徐玑诗,以民国南陵徐乃昌影宋刻《永嘉四灵诗》丁集编为第一卷,清顾修读画斋《南宋群贤小集》(简称顾本)多出影宋本之诗编为第二卷。
校以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本(简称明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米芾〔宋代〕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董嗣杲〔宋代〕
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
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
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
宋亡,入山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
著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
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为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为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为第十卷。
程俱〔宋代〕
(一○七八~一一四四),字致道,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
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外祖荫补苏州吴江县主簿,监舒州太湖盐场,以上书论事罢。
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起知泗州临淮县,官满后寓吴。
因叶梦得荐为著作佐郎,未几出管勾岱岳观。
宣和二年(一一二○),赐上舍上第。
三年,除礼部员外郎,以病告归。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自太常少卿知秀州,金兵据临安,弃城退保华亭。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为秘书少监,上《麟台故事》五卷,擢中书舍人。
二年,因言事为言官论弃秀州事,罢职求举江州太平观。
秦桧当政,诏除集英殿修撰、徽猷阁待制,皆不赴。
十四年,卒,年六十七。
有《北山小集》四十卷。
事见宋程瑀《程公行状》(四部丛刊续本《北山小集》附录),《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程俱诗,以《四部丛刊》续编所收影宋抄本《北山小集》为底本,书中遇“构”、“慎”等字均空缺,注云“犯御名”,钱大昕谓当是“淳熙以前物”。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葛胜仲〔宋代〕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释印肃〔宋代〕
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
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
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
十三年,归寿隆。
二十三年,主慈化寺。
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
五年卒,年五十五。
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