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作者
13 / 975页 - 朝代
周敦颐〔宋代〕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李彭〔宋代〕
字商老,建昌(今江西永修西北)人。
因家有日涉园,自号日涉翁。
生平与韩驹、洪刍、徐俯等人交善,名列吕本中《江西宗派图》。
《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一五存《玉涧小集》一卷。
李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胡思敬刻《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释绍昙〔宋代〕
昙(?~一二九七),字希叟。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
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
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
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
元成宗元贞三年卒。
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苏泂〔宋代〕
(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颂四世孙。
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
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
卒年七十余。
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有关史籍。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袁说友〔宋代〕
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侨居湖州。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
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
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
改知衢州。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
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
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
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
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
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
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
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
寻加大学士致仕。
四年卒,年六十五。
有《东塘集》,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
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
酌校《永乐大典》残本。
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陈与义〔宋代〕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汪藻〔宋代〕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尹洙〔宋代〕
尹洙(1001~1047年),字师鲁,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散文家。天圣二年,考中进士,授正平主簿,迁河南户曹,选为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交好范仲淹,累贬经略判官。后期,迁右司谏、渭州知州、兼领泾原路经略公事,因事再贬均州酒税。庆历七年,去世,私谥河南先生。提倡古文运动,著有《河南先生文集》、《五代春秋》等传于世。
史浩〔宋代〕
(一一○六~一一九四),字直翁,自号真隠居士,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为余姚尉。
历温州教授,召为太学正,迁国子博士。
三十年,权建王府教授。
建王为太子,兼太子右庶子。
孝宗即位,为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寻除参知政事。
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知绍兴府。
八年,判福州。
淳熙四年(一一七七),召为侍读学士。
五年,拜右丞相。
十年,致仕。
封魏国公。
光宗绍熙五年卒,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谥文惠。
有《鄮峰真隠漫录》五十卷。
《宝庆四明志》卷九、《宋史》卷三九六有传。
史浩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鄮峰真隠漫录》为底本,参校清缪荃孙跋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等。
新辑集外集另编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