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宰〔宋代〕

    (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

    历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

    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

    其间虽一再征召,皆不就。

    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

    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

    《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仑刻本(简称万历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郑刚中

    郑刚中〔宋代〕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葛绍体〔宋代〕

    体,字元承,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黄岩(今属浙江)。

    早年师事叶适(《水心文集》卷六《送葛元承》)。

    仕历不详,据集中作品观察,曾在嘉兴等地做过地方官,亦曾寓居临安。

    有《东山诗文选》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东山诗选》二卷。

    事见《郡斋读书志》附志卷五下、《澉水志》卷下。

     葛绍体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易士达〔宋代〕

    达,又署寓言、涉趣(《全芳备祖》前集卷一)、幼学(《全芳备祖》后集卷一一)。

    有《松菊寓言》(《诗渊》),已佚。

     易士达诗,据《全芳备祖》、《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释怀深〔宋代〕

    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

    年十四祝髪受戒。

    公四年,访道方外。

    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

    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

    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

    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

    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

    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

    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

    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吴文英

    吴文英〔宋代〕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陶弼〔宋代〕

    陶弼(1015—1078)宋代诗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阳县)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年六十四岁。倜傥知兵,能为诗,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庆历中(1045年左右)杨畋讨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袭,大破之。以功得朔阳主簿,调朔阳令。两知邕州,绥辑惠养,善政甚多。进西上阁门使,留知顺州。交人袭取桄榔,弼获间谍,谕以逆顺,纵之去,终弼任不敢犯。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改东上阁门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事迹见《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

    杜耒〔宋代〕

    (?~一二二七),字子野,号小山(《诗家鼎脔》卷上),南城(今属江西)人(《江西诗征》卷一九)。

    尝官主簿(《石屏诗集》卷二《拟岘台杜子野主簿寓居》)。

    后入山阳帅幕,理宗宝庆三年死于军乱。

    事见《续资治通鉴》卷一六四。

    今录诗十九首。

    姜特立〔宋代〕

    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

    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

    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为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

    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

    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

    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

    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

    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

    八十岁时尚存世。

    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

    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

    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复灞桥风雪间思也。

    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鸡肋,不忍弃也。

    故录之,名曰《续稿》。

    胡寅〔宋代〕

    (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安国子。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

    汴京陷,弃官归。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为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

    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复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

    出知永州、邵州、严州。

    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

    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

    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

    桧死,诏自便,寻复旧官。

    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

    有《斐然集》二十卷。

    《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为底本。

    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

    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