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作者
20 / 975页 - 朝代
袁甫〔宋代〕
字广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燮子。
曾从杨简学。
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授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
十年,召为秘书省正字,十二年,出通判湖州。
十四年除秘书郎,十六年,出知徽州(《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历知衢州。
理宗绍定中召为将作监,六年(一二三三),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同年,出提举江南东路常平兼提点刑狱。
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理宗亲政,知建宁府兼福建路转运判官。
以秘书少监召,累迁起居郎兼中书舍人。
嘉熙元年(一二三七)除中书舍人,权吏部侍郎。
官至权兵部尚书,暂兼吏部尚书,卒年六十七(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谥正肃。
有文集,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蒙斋集》二十卷,其中诗二卷。
《宋史》卷四○五有传。
袁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赵长卿〔宋代〕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李曾伯〔宋代〕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苏洵〔宋代〕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毛滂〔宋代〕
毛滂(1056——?约112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张先〔宋代〕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曾极〔宋代〕
字景建,号云巢(《宋元学案补遗》卷五七),临川(今属江西)人,一作南丰(今属江西)人(《江西诗征》卷二一)。
滂子。
终身未仕,宁宗嘉定间以题金陵行宫龙屏诗抨击偏安一隅,忤史弥远,贬道州(《宋史》卷四一五《罗必元传》)。
卒于贬所。
著有《舂陵小雅》,已佚;存《金陵百咏》(实存诗九十五首)一卷。
事见《宋元学案》卷五七《梭山复斋学案·曾先生滂附子极》。
曾极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金陵百咏》为底本,酌校有关书籍引录,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袁燮〔宋代〕
(一一四四~一二二四),字和叔,学者称絜斋先生,鄞(今浙江宁波)人。
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调江阴尉。
宁宗即位,以太学正召,未几以伪学党禁论罢。
久之,得浙东帅属,调福建常平属官。
嘉定元年(一二○八),召为宗正簿、枢密院编修官。
二年,出知江州,迁提举江西常平、权知隆兴府。
俄以都官郎召,累迁国子祭酒、秘书监、礼部侍郎兼侍读。
十二年,因与史弥远争和议,罢归,太学诸生祖饯者三百余人。
明年,提举鸿庆宫。
起知温州,未赴。
十七年卒,年八十一。
遗著由子甫汇刻,有《絜斋集》二十六卷、后集十三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并辑为二十四卷。
事见《西山文集》卷四七《显谟阁学士致仕赠龙图阁学士开府袁公行状》,《宋史》卷四○○有传。
袁燮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正少量底本明显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