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作者
21 / 975页 - 朝代
蔡确〔宋代〕
(一○三七~一○九三),字持正,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三),调邠州司理参军。
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权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
擢知制诰、知谏院。
元丰元年(一○七八),为御史中丞。
二年,为参知政事(同上书卷二八九、二九八)。
五年,迁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八年,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上书卷三五六)。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罢为观文殿学士、知陈州,徙安州、邓州。
累贬英州别驾、新州安置。
八年,卒于贬所(《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八《蔡忠怀公确传》),年五十七。
绍圣二年(一○九五),赠太师,谥忠怀。
《宋史》卷四七一入《奸臣传》。
今录诗二十首。
张俞〔宋代〕
字少愚,又字才叔(《青琐高议》前集卷六),号白云居士,益州郫(今属四川)人。
屡试进士不第。
仁宗宝元初,西夏事起,曾于蜀上书陈攻取十策,诏赴阙。
庆历元年(一○四一),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不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三)。
隠居青城山白云谿,七诏不起,遨游天下山水三十余年,卒年六十五。
有《白云集》,已佚。
《东都事略》卷一一八、《宋史》卷四五八有传。
今录诗二十九首。
李洪〔宋代〕
(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
正民子。
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
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为永嘉监仓。
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
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六卷,其中诗五卷。
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王柏〔宋代〕
(一一九七~一二七四),字会之,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
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
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
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
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
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诗,以《续金华丛书》本《鲁斋王文宪公文集》(其中诗四卷)为底本,校以明正统刻本(简称正统本),及影印《四库全书》本《鲁斋集》(简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刘焘〔宋代〕
字无言,长兴(今属浙江)人。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
绍圣元年(一○九四),知郓州(《北宋经抚年表》卷二)。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以秘书省正字权兼著撰(《宋会要辑稿》运历一之一八)。
政和八年(一一一八),权提点淮南东路刑狱(同上书职官七七之八)。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提举嵩山崇福宫(同上书职官六九之五)。
七年,除秘阁修纂(同上书选举三三之三九)。
有《南山集》五十卷,已佚。
事见《嘉泰吴兴志》卷一七。
今录诗七首。
严羽〔宋代〕
(一一九二?~一二四五?),字仪卿,一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
一生隠居不仕,曾浪迹江、楚等地,为戴复古所奖重。
以《沧浪诗话》著称于世。
诗多散逸,邑人李南叙收录其诗及诗话为《沧浪吟》,度宗咸淳间黄公绍序而传之。
另有评点《李太白诗集》二十二卷行世。
事见本集,参王士博《严羽的生平》(载《文学遗产》一九八五年第四期),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四有传。
严羽诗,以《适园丛书·沧浪严先生吟卷》为底本。
校以明正德丙子林俊序本(简称林序本)、正德庚辰尹嗣忠刻本(简称尹本)、正德胡重器覆刻本(简称胡本)、怡兰堂藏夏大夏重校本(简称夏校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明嘉靖清省堂本、清鲍廷博据元本手校本(简称鲍校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