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作者
21 / 975页 - 朝代
张先〔宋代〕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王柏〔宋代〕
(一一九七~一二七四),字会之,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
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
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
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
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
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诗,以《续金华丛书》本《鲁斋王文宪公文集》(其中诗四卷)为底本,校以明正统刻本(简称正统本),及影印《四库全书》本《鲁斋集》(简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张俞〔宋代〕
字少愚,又字才叔(《青琐高议》前集卷六),号白云居士,益州郫(今属四川)人。
屡试进士不第。
仁宗宝元初,西夏事起,曾于蜀上书陈攻取十策,诏赴阙。
庆历元年(一○四一),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不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三)。
隠居青城山白云谿,七诏不起,遨游天下山水三十余年,卒年六十五。
有《白云集》,已佚。
《东都事略》卷一一八、《宋史》卷四五八有传。
今录诗二十九首。
廖行之〔宋代〕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袁燮〔宋代〕
(一一四四~一二二四),字和叔,学者称絜斋先生,鄞(今浙江宁波)人。
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调江阴尉。
宁宗即位,以太学正召,未几以伪学党禁论罢。
久之,得浙东帅属,调福建常平属官。
嘉定元年(一二○八),召为宗正簿、枢密院编修官。
二年,出知江州,迁提举江西常平、权知隆兴府。
俄以都官郎召,累迁国子祭酒、秘书监、礼部侍郎兼侍读。
十二年,因与史弥远争和议,罢归,太学诸生祖饯者三百余人。
明年,提举鸿庆宫。
起知温州,未赴。
十七年卒,年八十一。
遗著由子甫汇刻,有《絜斋集》二十六卷、后集十三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并辑为二十四卷。
事见《西山文集》卷四七《显谟阁学士致仕赠龙图阁学士开府袁公行状》,《宋史》卷四○○有传。
袁燮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正少量底本明显错字。
李廌〔宋代〕
(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岩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为华州(今陕西华县)人。
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为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
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
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
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四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王之望〔宋代〕
望(?~一一七○),字瞻叔,襄阳谷城(今属湖北)人。
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调处州教授。
入为太学录,迁博士。
十八年,出知荆门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八)。
提举荆湖南常平茶盐公事,改潼川府路转运判官。
三十年,总领四川财赋军马钱粮。
三十二年,为川陕宣谕使(同上书卷一九八、二○○)。
孝宗即位,除户部侍郎。
隆兴初,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未几,权江淮都督府参赞军事,俄兼直学士院。
二年(一一六四)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居天台。
乾道元年(一一六五)起知福州、福建路安抚使。
移知温州,寻复罢。
六年冬卒。
谥敏肃(《宋会要辑稿》)。
有《汉滨集》六十卷(明焦竑《国史经籍志》),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
《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王之望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汉滨集》为底本,酌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