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之〔宋代〕

    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宁波)人。

    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

    十六年,除国子录。

    因参预史弥远拥立理宗谋,获信任,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

    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

    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签书枢密院事。

    三年,为参知政事。

    六年弥远卒,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左丞相。

    三年,因天灾提举洞霄宫,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亲书其匾。

    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复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九年,迁左丞相。

    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谥忠定。

    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残存六至十二七卷。

    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郑清之诗,《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诗,编为第八卷。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九卷。

    陆佃〔宋代〕

    (一○四二~一一○二),字农师,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授蔡州推官。

    初置五路学,选为郓州教授。

    召补国子监直讲,加集贤校理、崇政殿说书。

    元丰定官制,擢中书舍人、给事中。

    哲宗立,迁吏部侍郎,徙礼部。

    以龙图阁待制知颍州,徙知邓州。

    元祐七年(一○九二),知江宁府(《景定建康志》卷一三)。

    绍圣初知泰州,改海州,移蔡州。

    徽宗即位,召为礼部侍郎,迁吏部尚书。

    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除中大夫、尚书右丞,转尚书左丞(《宋史·宰辅表》三)。

    崇宁元年,出知亳州(《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一),数月卒,年六十一。

    赠太师、楚国公(《渭南文集》卷三四《陆郎中墓志铭》)。

    有《陶山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并有《尔雅新义》、《埤雅》传世。

    《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陆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三卷)为底本。

    另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释道谦〔宋代〕

    谦,号密庵,俗姓游,建宁(今属福建)人。

    住开善寺。

    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今录诗八首。

    俞德邻〔宋代〕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吕胜己〔宋代〕

    [约公元一一七三年前后在世]字季克,建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末前后在世。从张栻、朱熹讲学。工汉隶。父吕祉,绍兴七年(1147)于淮西兵变死后,敕葬于邵武,胜己因家焉。从朱熹讲学。仕为湖南干官,历江州通判,知杭州。淳熙八年辛丑(1181),知沅州,坐事放罢。罢官后至长沙,有《满江红·辛丑年假守沅州蒙恩贬罢归次长沙道中作》词。官至朝请大夫。

    释如净〔宋代〕

    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

    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

    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

    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

    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

    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

    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

    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为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饶节〔宋代〕

    (一○六五~一一二九),字德操,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少业儒,以诗游谒仕宦间。

    神宗时曾致书曾布,议论新法不合。

    后落发为僧,法名如璧,自号倚松道人,驻锡杭州灵隠寺,晚年主襄阳天宁寺,又居邓州香严寺。

    为青原下十四世,香严海印智月禅师法嗣。

    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六十五。

    诗属江西诗派,有《倚松集》十四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倚松集》二卷,有南宋庆元五年(一一九九)刻本(今残存八叶,藏上海图书馆),世以抄本流传。

    事见清光绪《抚州府志》卷八三,《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饶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倚松诗集》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抄本(简称朱本)、吴允嘉抄本(简称吴本)。

    新辑集外诗和断句,附于卷末。

    张炎〔宋代〕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杨冠卿〔宋代〕

    杨冠卿(1138-?)南宋诗人,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蒋捷〔宋代〕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 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