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作者
25 / 975页 - 朝代
王珪〔宋代〕
(一○一九~一○八五),字禹玉,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
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
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侍读学士。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拜参知政事。
九我,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哲宗即位,封岐国公,卒于位。
谥文恭。
珪仕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以文章致位通显。
有集百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华阳集》六十卷,附录十卷。
武英殿聚珍版印时,删编为四十卷。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八叶清臣撰《王文恭珪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王珪诗,以武英殿聚珍版《华阳集》(其中诗六卷)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另辑得集外诗,编为第七卷。
文彦博〔宋代〕
博(一○○六~一○九七),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
历御史、转运副使、知州判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平章军国事,拜太师,封潞国公。
哲宗绍圣四年卒,年九十二。
徽宗崇宁间预党籍,后追复太师,谥忠烈。
一生更事仁、英、神、哲四朝,洊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余年。
著有《潞公集》四十卷。
《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三、《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文彦博诗六卷,以明嘉靖五年平阳王溱刻《文潞公文集》四十卷本为底本(藏北京图书馆)。
参校明嘉靖五年王溱刻,清季锡畴、瞿熙邦校本(简称季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嘉靖五年王溱刻、傅增湘校补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另从《施注苏诗》、《舆地纪胜》等辑得集外诗九首、附于卷末。
赵鼎臣〔宋代〕
臣,字承之,自号苇溪翁,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
生于神宗熙宁初(一○六八?)。
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调真定府户曹参军,以亲老不赴。
绍圣中,复举宏词科,曾官越州。
李邦直帅真定,辟为僚属。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官度支员外郎。
宣和三年(一一二一),出知邓州。
未几召为太府卿。
有《竹隠畸士集》四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
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赵鼎臣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张方平〔宋代〕
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
又举贤良方正,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
召直集贤院,俄知谏院。
历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
加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
坐事出知滁州,顷之,知江宁府,入判流内铨。
以侍讲学士知滑州,徙益州。
复以三司使召,迁尚书左丞、知南京。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
英宗立,迁礼部尚书,知郓州,还为翰林学士承旨。
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转徙中外,以太子少师致仕。
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
赠司空,谥文定。
有《乐全集》四十卷。
事见《东坡后集》卷一七《张文定公墓志铭》。
《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张方平诗四卷,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全集》为底本,校以清吴兴陶氏抄本(简称陶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季锡畴校本(简称季本)。
又据《栾城集》等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彭龟年〔宋代〕
年(一一四二~一二○六),字子寿,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
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授袁州宜春尉,调吉州安福丞。
请祠养亲,与张栻、朱熹游,学益进。
光宗即位,召除太学博士。
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迁国子监丞,为御史台主簿,四年,改司农寺丞,进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
除起居舍人。
宁宗即位,迁中书舍人,除侍讲,迁吏部侍郎兼侍读。
以上疏劾韩侂胄,出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
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落职奉祠,五年,以赵汝愚党追三官勒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五)。
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赣州,以疾辞。
开禧二年卒,年六十五,谥忠肃。
有《止堂集》四十七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书辑为十八卷,其中诗三卷。
事见《攻媿集》卷九六《忠肃彭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九三有传。
彭龟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殿本)。
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