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洙〔宋代〕

    字德温,鄞县(今浙江宁波东南)人。

    自幼善赋诗,有神童之号。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授明州助教,著《春秋训诂》。

    召升宫教,拜大宗正卿。

    官至观文殿大学士。

    提举台州崇道观,筑室西山,月集诸儒讲学,以教授族闾之子弟,乡称崇儒馆。

    卒谥文庄。

    事见《万姓统谱》卷四六。

    今录诗五首。

    李甲〔宋代〕

    字景元,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元符中,为武康令。

    工画,尝得米芾称许。

    《乐府雅词》中。

    今有周泳先辑《李景元词》一卷。

    主要作品有:帝台春(芳草碧色)。

    陈觉民〔宋代〕

    民,字达野,仙游(今属福建)人。

    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

    哲宗元祐间举贤良方正。

    历知漳、建、福、泉州,迁福建路提点刑狱,兼三路都转运使,提举河渠。

    徽宗政和四年(一一一四),知广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八)。

    卒,官至中奉大夫。

    《宝祐仙溪志》卷四有传。

    今录诗四首。

    张方平〔宋代〕

    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

    又举贤良方正,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

    召直集贤院,俄知谏院。

    历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

    加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

    坐事出知滁州,顷之,知江宁府,入判流内铨。

    以侍讲学士知滑州,徙益州。

    复以三司使召,迁尚书左丞、知南京。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

    英宗立,迁礼部尚书,知郓州,还为翰林学士承旨。

    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转徙中外,以太子少师致仕。

    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

    赠司空,谥文定。

    有《乐全集》四十卷。

    事见《东坡后集》卷一七《张文定公墓志铭》。

    《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张方平诗四卷,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全集》为底本,校以清吴兴陶氏抄本(简称陶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季锡畴校本(简称季本)。

    又据《栾城集》等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蔡必荐〔宋代〕

    荐,字嘉猷,号菊轩,丹阳(今属江苏)人。

    度宗咸淳间授丹阳学正。

    事见《曲阿诗综》卷七、清光绪《丹阳县志》卷一八。

    今录诗三首。

    康与之〔宋代〕

    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今属河南)人,一作嘉兴人。

    高宗建炎初上《中兴十策》,声名甚著。

    绍兴时秦桧当国,趋附求进。

    十五年(一一四五),擢监尚书六部门。

    专为歌词谀体应制。

    十七年,为军器监丞。

    桧死,除名贬钦州,移雷州、新州。

    有《顺庵乐府》五卷,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椒亭小集》一卷。

    《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今录诗十三首。

    黄庶〔宋代〕

    (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

    其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同上书)。

    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

    后随晏殊重幕长安。

    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

    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为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

    至和中,摄知康州。

    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

    事见《黄氏金字牒谱》。

    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著录《黄庶集》六卷,已佚。

    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为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为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乾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徐瑞〔宋代〕

    徐瑞(1255~1325),字山玉,号松巢,江西鄱阳人。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祖父云岩、叔祖东绿皆善诗,叔父洁山居士,弟可玉、宗玉,从弟楚玉、兰玉皆有文才,次第任散官。所著则《松巢漫稿》,卒年七十一。吴存挽之曰:“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其见重于当时如此。后许竹南《有怀》诗云:“江北江南老弟昆,三生文会几评论。蚤知倾盖头俱白,悔不连床话共温。洲没草枯芳士歇,巢倾鹤去故枝存。至今惟有湾头月,照我溪南水竹村。”

    宋太宗〔宋代〕

    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

    太祖弟,封晋王。

    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

    庙号太宗,葬永熙陵。

    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

    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回文偈颂》二十五卷、《回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

    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回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为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采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

    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回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为第十七卷。

    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为第十八卷。

    王观

    王观〔宋代〕

    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