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作者
30 / 975页 - 朝代
汪莘〔宋代〕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刘才邵〔宋代〕
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
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
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
以御史中丞廖刚荐,为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
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
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
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
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
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
有《檆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其中诗三卷。
事见宋周必大《檆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刘才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所存诗。
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敖陶孙〔宋代〕
孙(一一五四~一二二七),字器之,号臞庵、臞翁,长乐(今属福建)人。
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乡荐第一,省试下第,客居昆山。
后在太学时因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
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
历海门主簿,漳州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平海军节度判官兼南外崇正簿。
理宗即位,奉祠归乡。
宝庆三年卒,年七十四。
陶孙以诗名于时,有《臞翁诗集》,已佚。
遗诗见收于《江湖集》、《江湖后集》。
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八《臞庵敖先生墓志铭》。
敖陶孙诗,第一、二卷以汲古阁影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所收《臞翁诗集》为底本,校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
第三、四卷以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之《江湖后集》中所收诗为底本。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五卷。
释清远〔宋代〕
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
俗姓李。
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
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
后隠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
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
逾年,以疾辞,归隠蒋山之东堂。
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
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
事见《筠谿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清远诗,以《古尊宿语录》卷三○中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同书卷三四中的《颂古》编为第二卷,同书卷三一语录中散见各处者及见于他书者辑为第三卷。
王安中〔宋代〕
中(一○七六~一一三四,此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宋史》本传推算,如按《文忠集》卷一五《跋初寮王左丞赠曾祖诗及竹林泉赋》所记推算,生年提前一年),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
调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秘书省著作郎。
徽宗政和间,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疏蔡京罪,为翰林学士,迁承旨。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
五年,主联金攻辽,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二○)。
七年,宋金启衅,以上清宝箓宫使兼侍读召还(同上书职官五四之一一)。
除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
钦宗靖康初,连贬随州、象州安置。
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
绍兴四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五),年五十九。
有《初寮集》七十六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王安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初寮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范纯仁〔宋代〕
范纯仁(1027年6月-1101年),字尧夫,谥忠宣。 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1027年6月,范纯仁生于南京应天府。宋仁宗皇祐元年进士。曾从胡瑗、孙复学习。父亲殁没后才出仕知襄邑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宋哲宗立,拜官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宋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范纯仁于宋徽宗立后,官复观文殿大学士,后以目疾乞归。建中靖国年间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宣。著有《范忠宣公集》。
冯时行〔宋代〕
行(?~一一六三),字当可,号缙云,壁山(今四川璧山)人。
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调江原县丞,知眉州丹棱县。
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以政优召对,因反对和议,出知万州。
十一年,又因不附秦桧免官,遂居缙云山中,授徒讲学。
桧死,二十七年起知蓬州,二十九年,知黎州,三十一年,知彭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四二、一七六、一八二、一九二)。
擢成都府路提点刑狱。
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官。
有《缙云集》四十三卷(《宋史·艺文志》),已散佚,明嘉靖中李玺刊为《缙云先生文集》四卷,卷一至三为诗。
事见《缙云先生文集》附录宋蹇驹《古城冯侯庙碑》,《宋史翼》卷一○有传。
冯时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缙云文集》为底本,校以清赵氏小山堂抄本(简称小山堂本,藏北京图书馆)。
另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卷四。
石介〔宋代〕
(一○○五~一○四五),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
尝讲学徂徕山下,学者称徂徕先生。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释褐郓州观察推官。
景祐元年(一○三四)调南京留守推官,三年代父远官嘉州军事判官,旋以母丧归泰山。
庆历二年(一○四二)召为国子监直讲。
四年,擢直集贤院,不久通判濮州,未赴。
五年卒,年四十一。
有《徂徕石先生文集》二十卷,其中卷一至卷四为诗。
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徂徕先生墓志铭》,《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石介诗四卷,以清光绪十年刊潍县张次陶藏影宋本为底本。
校以清康熙五十五年燕山石氏刻本(简称石本),康熙四十九年徐肇显刻本(简称徐本),清乾隆五十七年剑舟居士钞校本(浙江图书馆藏,简称剑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