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作者
31 / 975页 - 朝代
曲端〔宋代〕
(?~一一三一),字正甫,一字师尹,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人。
高宗建炎初,渭州经略使席贡用为统制,屯泾州。
多次击败金兵。
二年(一一二八),知延安府。
三年,迁康州防御使、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并由川陕京西诸略安抚使张浚拜为威武大将军,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知渭州。
后为张浚所忌,诬以谋反,绍兴元年死于恭州狱中。
事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四七引《林泉野记》,《宋史》卷三六九有传。
今录诗三首。
释宗杲〔宋代〕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吴则礼〔宋代〕
吴则礼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今湖北阳新)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吕声之〔宋代〕
之,字大亨(《两宋名贤小集》小传名与字互易),新昌(今属浙江)人。
早年与弟冲之同从陈傅良学,俱有声太学。
曾为宿松尉,徙平阳丞。
宁宗嘉定中官昭信军节度推官。
有《沃州雁山吟》,已佚。
《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六四存《雁山吟》一卷。
事见《宋诗略》卷一四小传。
吕声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为底本,酌校《宋人集》甲编本(简称宋人集)等,编为一卷。
王居安〔宋代〕
安,字资道,初名居敬,字简卿,号方岩(《赤城集》卷一七《方岩王公文集序》),黄岩(今属浙江)人。
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授徽州推官,迁江东提刑司干官。
入为国子正、太学博士。
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为秘书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迁著作郎(《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九)。
韩侂胄诛,擢右司谏,兼侍讲。
次年,出知太平州,历两浙西路提点刑狱,知隆兴府、襄阳府,以言者罢,闲居十一年。
嘉定十五年(一二二二)知温州。
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福州。
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
有《方岩集》,已佚。
《宋史》卷四○五有传。
今录诗八首。
赵汝𬭼〔宋代〕
?(一一七二~一二四六),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
太宗八世孙。
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
历东阳主簿,崇陵桥道顿递官,诸暨主簿,荆湖南路刑狱司属官,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临安通判,诸军审计司军器监主簿,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知郴州,四年,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明万历《郴州志》卷二),改转运使。
移广南东路转运使。
后以刑部郎中召,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温州(明弘治《温州府志》卷八)。
六年卒,年七十五。
有《野谷集》。
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二《刑部赵郎中墓志铭》。
赵汝?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群贤六十家集·野谷诗藁》六卷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三年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范祖禹〔宋代〕
禹(一○四一~一○九八),字淳甫(一作淳夫、纯父),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
初仕资州龙水令(本集《送七主簿赴龙水》),后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居洛阳十二年(本集,初到玉堂)诗》。
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为秘书省正字。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著作佐郎、修《神宗实录》检讨,迁著作郎兼侍讲。
四年,拜右谏议大夫,迁给事中,兼国史院修撰,为礼部侍郎。
六年,拜翰林学士,因叔百禄在中书,改侍讲学士。
八年,因反对章惇入相,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陜州。
后以元祐党籍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安置永州、贺州,又徙宾州、化州。
元符个元年卒,年五十八。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追复龙图阁学士,宁宗时谥正献。
有《唐鉴》二十四卷、《帝学》八卷,及《范太史集》五十五卷等。
《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九、《宋史》卷三三七有传。
范祖禹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
新辑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张枢〔宋代〕
字斗南,号雪(此据《洞霄诗集》,《宋诗纪事》作云)窗,又号寄闲,西秦(今陕西)人,居临安(今浙江杭州)。
炎父。
曾为宣词令、合门簿书。
善词,有《寄闲集》,已佚。
事见《浩然斋雅谈》卷下、《词源》卷下。
今录诗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