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

    贺铸〔宋代〕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吴芾〔宋代〕

    (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

    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历删定官,秘书正字。

    以不附秦桧,罢。

    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

    三十一年,召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

    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

    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

    乾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

    五年,改知隆兴府。

    六年,以年老奉祠。

    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

    十年卒,年八十。

    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湖山集》十卷。

    《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为底本。

    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许及之〔宋代〕

    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

    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

    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

    十五年,为拾遗。

    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

    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

    召除大理少卿。

    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

    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

    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

    嘉定二年卒。

    有文集三十卷及《涉斋课藁》九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许纶《涉斋集》,辑为许纶《涉斋集》十八卷(按纶为及之子,集中卷二有《纶子效靖节止酒体赋筠斋余亦和而勉之》可证。

    纶当为及之诗的编集者,《永乐大典》误署为作者,今订正)。

    《宋史》卷三九四有传。

     许及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涉斋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李石〔宋代〕

    (?~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

    调成都户曹参军。

    召为太学录,迁太学博士。

    二十九年,出为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三)。

    历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

    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为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

    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

    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姜夔

    姜夔〔宋代〕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宋江

    宋江〔宋代〕

    宋江(1073年—1124年),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主人公。在本书结局被朝廷立庙,因为十分灵验,得到当地人民世世代代的供奉。

    洪咨夔

    洪咨夔〔宋代〕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孔武仲〔宋代〕

    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为国子直讲。

    哲宗元祐初,历集贤校理,著作郎,国子司业。

    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

    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

    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

    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

    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

    著有,诗书论语说》等百余卷,已佚。

    南宋王?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

    《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为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

    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王庭珪〔宋代〕

    珪(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

    宣和末年退居乡里。

    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珪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

    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

    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

    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

    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

    八年,卒,年九十三。

    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

    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

    《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珪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

    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