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作者
970 / 975页 - 朝代
陈世卿〔宋代〕
卿(九五三~一○一六),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
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
调东川节度推官,归为秘书郎,迁太常丞。
历两浙、荆湖北路转运使。
累官秘书少监。
代知广州。
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卒,年六十四。
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七有传。
今录诗四首。
张秉〔宋代〕
(九五二~一○一六),字孟节,歙州新安(今安徽歙县)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监察御史。
以荐得知郑州,召还,直昭文馆,迁右司谏。
后擢知制诰。
真宗即位,除左谏议大夫,历知颍、襄、河南、河阳、澶、滑、永兴军等州府,后转礼部侍郎,加枢密直学士,再知并州,徒相州。
大中祥符九年卒,年六十五。
《宋史》卷三○一、《新安文献志》卷九四有传。
今录诗七首。
薛映〔宋代〕
(九五一~一○二四),字景阳,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太宗太平兴国中进士(《净德集》卷一四《薛文恭公尚书真像记》),通判绵、宋、升州,知开封县,为江南转运使,江淮、两浙茶盐制置副使,改京东转运使。
知相州、杭州。
入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迁给事中、勾当三班院,出知河南府、升州、扬州、并州及永兴军。
仁宗时迁礼部尚书,再为集贤院学士羊院事,知营州,分司南京。
天圣二年卒(《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四),一说景祐间卒(《净德集》),年七十四(《东都事略》卷四五本传),谥文恭。
《宋史》卷三○五有传。
今录诗八首。
谢泌〔宋代〕
(九五○~一○一二),字宗源,歙州歙县(今属安徽)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
官清川、彰明县令。
端拱初,召试中书,直史馆。
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左司谏。
历盐铁、度支副使,出知湖州、虢州。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卒,年六十三。
《宋史》卷三○六有传。
今录诗二首。
古成之〔宋代〕
之,字亚奭,或称紫虚先生(清康熙《罗浮山志》卷五),惠州河源(今属广东)人。
五代末避地增城(今属广东),尝结庐罗浮山。
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进士。
淳化三年(九九二),除秘书省校书郎。
张咏知益州,辟知魏城。
真宗咸平五年(一○○二),再辟绵竹令。
卒于官。
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一三有传。
清光绪间,其裔孙辑成《倡南拾余诗迹》一卷,并附伪托之降鸾诗。
今录七首。
何承矩〔宋代〕
矩(九四六~一○○六),字正则,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迁闲廐使,五年知河南府,徒知潭州。
端拱元年(九八八)为沧州节度副使,又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
淳化四年(九九三)知沧州,逾年徙雄州。
因抗击契丹著有战功,十余年间转辗沧州、雄州沿边州郡。
卒于齐州团练使任上,年六十一。
《宋史》卷二七三有传。
陈省华〔宋代〕
华(九三九~一○○六),字善则,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
初仕后蜀为西水尉,归宋,授陇城主簿。
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以长子尧叟举进士第一,召为三司盐铁判官。
至道二年(九九六)知郓州。
三年,知苏州(《吴郡志》卷四四)。
真宗咸平二年(九九九)改漳州(同上书,《宋史》本传谓知潭州)景德初,拜左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
三年卒,年六十八。
事见《宋史》卷二八四《陈尧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