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19 / 2911页 - 朝代
许及之〔宋代〕
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
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
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
十五年,为拾遗。
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
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
召除大理少卿。
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
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
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
嘉定二年卒。
有文集三十卷及《涉斋课藁》九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许纶《涉斋集》,辑为许纶《涉斋集》十八卷(按纶为及之子,集中卷二有《纶子效靖节止酒体赋筠斋余亦和而勉之》可证。
纶当为及之诗的编集者,《永乐大典》误署为作者,今订正)。
《宋史》卷三九四有传。
许及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涉斋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周作人〔近代〕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男,浙江绍兴人。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周作人最早在理论上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文艺性的叙事抒情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贺铸〔宋代〕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王冕〔元代〕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戴表元〔元代〕
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
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
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
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
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为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
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
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
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为底本。
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岳珂〔宋代〕
(一一八二~?),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汤阴(今属河南)人,侨居江州(今江西九江)。
飞孙,霖子。
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以荫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曾预开禧北征之役。
因预知北征之弊,于战败后召为朝官,历司农寺主簿、光禄丞、太官令。
嘉定十年(一二一七),由大农丞权知嘉兴府。
十二年,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
十四年,除军器监丞、淮南东路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并多次摄知镇江府。
理宗绍定六年(一二三三),因元夕诗为门人韩正伦文致告讦,获罪罢官。
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起为湖广总领。
三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四年,复起为淮南江浙荆湖八路制置茶盐使、兼知太平州。
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以言官劾横敛罢,居吴门。
卒年六十余。
珂好文学、喜书法,与刘过、辛弃疾等有交往。
有《岳鄂王行实编年》二卷,《金佗粹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桯史》十五卷、《愧郯录》十五卷等传世。
《玉楮集》八卷,系自编嘉熙二年至四年之诗,取《列子》刻玉为楮三年而成之意。
另《棠湖诗稿》一卷,收《宫词》百首。
又有《宝真斋法书赞》二十八卷,其中保存有不少文献。
事迹散见本人有关著作、并附见《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
岳珂诗,《玉楮集》以明代珂十六世孙元声等收藏、周念祖等雠印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玉楮诗稿》(简称小集)、《宋诗抄·玉楮集抄》(简称诗抄);《棠湖诗稿》以汲古阁影宋抄本为底本,校以清《拜经楼丛书》本(简称拜经楼本);《宝真斋法书赞》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丛书集成》排印本(简称聚珍版),辑录时删落部分过于接近骈文之作。
合编为十九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晁补之〔宋代〕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沈佺期〔唐代〕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梁启超〔近代〕
(1873--1929)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 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光绪举人。曾从康有为学,等与康有为一起主张变法维新,人称“康梁”。1896年(光绪二十一年)赴北京参加会试,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5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长沙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1898年入京,以六品衔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其所介绍的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影响。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拥护袁世凯,出任司法总长。1916年发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后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五四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为孔孟之道是社会主义“最精要的论据”。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作弘富,后人编为《饮冰室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