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

    宋教仁〔近代〕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终年三十一岁。

    王梵志〔唐代〕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

    编诗一卷,计一百十一首。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

    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擒树,生瘿,大如斗。

    经三年,其瘿朽烂。

    德祖见之,乃剖(撤)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

    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语之。

    (二字作告)因名曰:「林木而生曰梵天。

    」后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我家长育)可姓王也。

    」梵志乃作诗示(讽)人,甚有义志(旨),盖菩萨示化也。

    (《太平广记》八二,参以《永乐大典》六八三八[王]字韵引《桂苑业谈·史遗》。

    )○《云谿友议》下《蜀僧喻》云:「或有愚士昧学之流,欲其开悟,别吟以王梵志诗。

    梵志者,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

    其言虽鄙,其理归真,所谓归真悟道,徇俗乖真也。

    」○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诗二首》,注云:「梵志体。

    」。

    朱熹

    朱熹〔宋代〕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屈大均

    屈大均〔清代〕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陈维崧

    陈维崧〔清代〕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杨士奇

    杨士奇〔明代〕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刘崧

    刘崧〔元代〕

    (1321—1381)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曾子〔先秦〕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读shēn,一读cān) ,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  。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申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韩淲〔宋代〕

    (一一五九~一二二四)(生年据《瀛奎律髓》卷二○,卒年据《全宋词》),字仲止,号涧泉,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上饶(今属江西)。

    元吉子。

    早年以父荫入仕,为平江府属官,后做过朝官,集中有制词一道,当官学士。

    宁宗庆元六年(一二○○)药局官满,嘉泰元年(一二○一)曾入吴应试。

    未几被斥,家居二十年(《石屏集》卷四《哭涧泉韩仲止》)。

    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

    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有《涧泉集》二十卷、《涧泉日记》三卷。

    事见本集卷二、四、一四、一五、二○有关诗文。

     韩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涧泉集》为底本。

    校以残本《永乐大典》、《瀛奎律髓》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李梦阳

    李梦阳〔明代〕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