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宋代〕

    字次公,自号无为子,无为军(州治今安徽无为)人。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

    神宗元丰中官太常博士。

    哲宗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

    卒年七十。

    著有文集二十余卷,《乐记》五卷,已佚。

    高宗绍兴十三年(一一四三)知无为军赵士?编次其诗文为《无为集》十五卷,其有关释老二家诗文另编别集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

    今别集已散失。

    《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杨杰诗,以宋赵士?无为军刻《无为集》(藏北京图书馆,其中诗五卷)为底本。

    校以《两宋名贤小集》所收《无为子小集》(简称小集本),《宋百家诗存》所收《无为集》,及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民国李之鼎校《宋人集》本(简称李校)。

    《两宋名贤小集》中多有底本未收诗,今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项安世〔宋代〕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夏竦

    夏竦〔宋代〕

    夏竦(985—1051年),字子乔,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人。北宋时期大臣,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著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节录自《永乐大典》)。

    顾璘〔明代〕

    暂无简介

    顾清〔明代〕

    暂无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唐代〕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吕本中〔宋代〕

    中(一○八四~一一四五,据曾几《东莱先生诗集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字居仁,学者称东莱先生,开封(今属河南)人。

    幼以荫授承务郎。

    徽宗政和、宣和间,官济阴主簿、泰州士曹掾。

    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除枢密院编修。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职方员外郎。

    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召为起居舍人,赐进士出身。

    八年,擢中书舍人,兼侍读,权直学士院。

    同年十月,因反对和议,罢职,提兴太平观。

    卒,谥文清。

    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亦将其附入江西诗派。

    有《东莱先生诗集》二十卷、《外集》三卷,及《紫微诗话》等。

    《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吕本中诗,前二十卷以宋乾道间沈度刻《东莱先生诗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为底本;二十一至二十三卷以宋庆地多五年黄汝嘉刻江西诗派本《东莱先生诗外集》(简称黄本,残存第十八至二十卷,外集三卷全,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

    新辑集外诗及清蒋光焴藏钞本《紫微集》较沈本、黄本多出诗六十二首(其来历不明,中有显非吕作之诗,因无所归属,姑仍予录入),合编为第二十四卷。

    汪元量〔元代〕

    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琳第三子。

    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

    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

    尝谒文天祥于狱中。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

    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

    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

    著《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

    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为《增订湖山类稿》五卷。

    《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乾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为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

    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

    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陈造

    陈造〔宋代〕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释德洪〔宋代〕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