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善权寺石壁
四周寒暑镇湖关,三卧漳滨带病颜。
报国虽当存死节,解龟终得遂生还。
容华渐改心徒壮,志气无成鬓早斑。
从此使归林薮去,更将余奉买南山。
(见海宁吴骞《拜经楼诗话》卷二第十七条。
同治《增修宜兴县壹》卷十《艺文志》亦载之。
)(又见《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九九《善权洞部》。
)(〖1〗《拜经楼诗话》卷二:「唐李𧏖诗世不多见。
宜兴善卷二毅题石壁一首曰〖诗畧〗。
盖𧏖太和时尝见白龙于此,其诗尚有元和遗音。
𧏖本名虬,将赴举,梦名上添一画成虱字,及寤,曰:『虱者,𧏖也。
』乃更名,果登第。
皆可补《全唐纪事》之遗。
」望按:《全唐文》卷七八八收李𧏖《请自出俸钱收赎善权寺事奏文》一篇,畧谓「寺在县南五十里离墨山,是齐时建立。
……寺内有洞府三所。
号为干洞者,石室通明处可坐五百余人,稍暗处,执炬验入,不知深浅。
……洞门直下便临大水洞,潺湲宛转,湍濑实繁,于山腹内漫流入小水洞。
小水洞亦是一石室,室内水泉无底,大旱不竭。
洞门对斋堂厨库,似非人境。
洞内常有云气升腾,云是龙神所居之处。
臣大和中在此习业。
……臣怀此冤愤近三十年。
……今请自出俸钱依元买收赎,访名僧主持,教化同力,却造成善权寺。
……」诚如此文所云,大和中李𧏖曾于此习业,三十年后始出俸钱收赎,推其时当在壹宗咸通中。
然则题此诗于寺壁,要亦咸通间事矣。
)。
-
新安郡北百余里即黄山西北有山峰高出颇类大华因目为小华山前郡守才客题咏至多偶登斯楼因成一绝
雪晴雨霁潼关道,僊掌分明几度逢。
可料新安郡楼上,黄山深处见三峰。
(见康熙十八年闵麟嗣撰《黄山志定本》卷六。
)。
-
绿阴亭
亭边古木昼阴阴,亭下寒潭百丈深。
黄菊近连陶令宅,青山遥负(一作「偿」)向平心。
人归别浦村烟敛,鱼跃澄波槛水沈。
更爱玉琴调惠政,为君登此一开襟。
(按《全唐诗》止有前四句,今从《临江府志》录全。
)(《全唐诗续补遗》卷十据《隆庆临江府志》卷十三收此诗,题下注:「在新喻县右,俯临袁江。
」「亭边」作「亭间」,「百丈」作「百尺」,「近连」作「旧连」,「向平」作「子平」,「槛水」作「槛影」。
今删彼存此。
)。
-
耸翠峰题石(原注:峰在袁州府城西三十里。)
耸翠峰高千百尺,四时常似莓蓝色。
卓然万古镇祗园,世代鬼工驱不得。
巍巍直上插青天,远疑似与天相连。
韎临下视群山小,千里平铺在眼(一作「目」)前。
藤蔓交加生薜荔,土毛苍藓相蒙蔽。
风翦云开雨歇时,飞出一山新翡翠。
日回影倒落前溪,烟波湛湛浸琉璃。
更将何物可比类,分明一只擎天柱。
-
僊桥
千丈侧悬飞鸟外,双峰横架碧天心。
月中才有僊人过,山下应闻笙磬音。
丹竃路穿瑶草湿,朱砂泉迸锦霞深。
轩辕去后虽然在,争奈凡流无处寻。
(以上十首均见康熙十八年闵麟嗣撰《黄山志定本》卷六。
)(〖1〗缪岛云逸诗承仪征吴白匋先生见告。
)。
-
投陈许崔尚书二十韵
重镇压华戎,恩威达圣聪。
泰山高不让,沧海阔难穷。
接物懽盈貌,安民术在衷。
旱天云出水,霜野鹗抟风。
东土承殊渥,南方著显功。
瑞呈须是鳯,畋获必非熊。
令下齐军仵,诗传入帝宫。
春行膏雨降,夜仰德星藂。
翰苑推词敏,台庭揖道崇。
才周儒学外,礼厚笑谭中。
吏理今廉度,文章昔马融。
行慿孤竹立,诺为一言终。
揭槛楼台耸,加笾海陆丰。
俯移青玉案,高挂绿沉弓。
大幕宾名瑀,长裾客姓冯。
耻为狂狷者,强厕滑稽雄。
马足虚行地,鞭头漫画空。
无能甘画虎,失趣奈雕虫。
死叹身何处,生嗟命不通。
聊当问詹尹,犹许诉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