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岱

何振岱(1867~1952)字梅生,号心与、觉庐、悦明,晚年自号梅叟,侯官县(今福建福州市区)人。师从名儒谢章铤,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被江西布政使沈瑜庆聘为藩署文案。辛亥革命后在福州主纂《西湖志》兼《福建通志》。何振岱擅画能琴,书法融碑帖于一炉,功力深厚。诗作成就亦高,以其深微淡远、疏宕幽逸的诗歌美学在闽派中独树一帜,是“同光体”闽派的殿军人物。

►159篇诗文

人物生平

慕僚生涯

父亲秀才,曾任县府幕僚。何振岱自幼聪颖好学,因家贫,父亲曾多次要他到店馆当学徒。何振岱坚决不肯,母亲也不赞成,自愿做女工挣点零钱供儿上学。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第四名举人。3次考进士均落第。科举废止后,被江西布政使沈瑜庆(沈葆桢之子)聘为藩署文案。公余,沈何二人常作诗唱和。沈离职后何振岱到上海柯鸿年家司笔墨兼教读其子女。不久,结识了老乡、同光派诗人陈衍。

修纂地志

辛亥革命后,与陈衍同回福州。振岱应聘为福建省盐运使刘鸿寿西席,居住光禄坊与陈衍对门,两人来往非常密切,陈衍极力推崇振岱,称赞其为海内有数的诗家,并于所编的《近代诗抄》中大量选入何的诗篇。他认为“君诗语能自造,而出以自然,无艰涩之态”。人们也公认在近代诗歌史上,何振岱是同光派闽派殿军。

民国四年(1915)福建巡抚使许世英将西湖建成公园,作为民众娱乐场所,拨盐政余款供修建用费。当时的水利局长林炳章(林则徐后人),以清乾隆间知县姚循义修纂的《西湖志》内容简陋,“不足以重久远”,倡议重修《西湖志》,许世英同意后,遂聘请何振岱总纂。被誉为“福州通”的何振岱接受任务后,和分纂林师尚等遂迅速行动起来,搜集旧籍,实地调查,仅用九个月时间即成书。全书分十四门、共24卷,达四十多万字,比姚循义的《西湖志》多达四分之三,是福州最重要的乡土文化。何振岱的《西湖志》对山、水、渠、浦、园亭、祠宇等进行有重点、有顺序地叙述;西湖全境和宛在堂、李纲祠等主要建筑均绘图介绍。对原西湖八景,还有后来增添的八景都一一进行介绍,并绘图景。各种插图达23幅,称得上图文并茂的佳作。方志界把福州《西湖志》与明代田汝成的《杭州西湖游览志》相提并论。这是何振岱对地方文献学的一大贡献。

1916年,福建省督军兼省长李厚基决定重修《福建通志》,聘沈瑜庆名义总裁,陈衍为总纂。何振岱应聘编撰《福建通志》的《艺文》和《列传》部分。历经八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完成。何振岱应老朋友柯鸿年之邀往北京,在柯家任教读。

拒聘日职

1936年,日本侵扰北京,时局紧张,何振岱回福州。从此十余年,他未离开过家乡,总是以诗文会友和自娱。当日机侵袭福州时,他避居仓山淇园吴家。与下渡人蔡人奇、林春函多有来往。蔡人奇编纂的《藤山志》都由他润色定稿。抗日战争中,福州两度沦陷,何振岱没有经济收入,加上身患重病,生活十分困难。日军曾托人聘他为顾问,均被严词拒绝。振岱与郑孝胥素有交情,特别倾心于郑孝胥的诗功;但自从郑孝胥参加伪满后,振岱誓绝往来,并将来往书信和诗文全部烧掉。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各省市,凡抗战期间不愿附逆之名人事迹上报,要给予表彰嘉奖。福州市政府送去表格,请他填写上交,他婉言谢绝。

桃李满门

振岱诗文名扬遐迩,拜他为师的弟子甚多。有男、有女、有军人、有方丈。人们皆以能入何门为荣。如五四时期福州八才女(何振岱的女儿何曦是其中之一)、吴家琼和革命烈士吴石等均师从其门。民国37年(1948年)年夏,榕城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灾,文儒坊地势低洼,大水淹至屋檐,何振岱将两木盆叠起,蹲在盆中,漂荡一夜。翌晨何振岱女弟子王真租一木船,将恩师从洪水中救出,接住仙塔路家中避洪灾。他的书房楹联:“定无后悔惟勤学,各有前因莫羡人”以自擎。1952年2月逝世,享年86岁。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何振岱的诗文
  • 瑞鹤仙・吴世嫂五十初度赋祝

    何振岱 〔近代〕

    灵飞飏大绶,看披拂祥云,庄严金母。

    森森慈竹茂,恁抽枝舒叶,冰霜经后。

    承颜献酒,正滟碧、花前大斗。

    数年华刚半,春韶为卜,北堂长寿。

    回道篝灯风雨,荻笔辛勤,六书亲授。

    携金镂石,循教也,尽能彀。

    是天酬贞节,斓斑成队,锡与庥和气候。

    拟遵生、泰上成鸠,窈心永懋。

  • 忆旧游・九日小西湖感旧

    何振岱 〔近代〕

    望天低野悄,一半寒林,红入新霜。

    伫立生秋思,只淡烟未夕,水气先凉。

    山楼下临蔬圃,蝶影落西墙。

    有野客乘高,山翁挈秋,来趁重阳。

    茫茫。

    远凝目,写澹霭无边,雁路秋长。

    旧日偕游处,问草仍故绿,菊为谁黄。

    此日虹桥闲步,众里独回肠。

    看杨柳含愁,灯光催客归棹忙。

  • 扫花游・岚君以家中梅花两朵封寄,题曰家园春色,为拈此解

    何振岱 〔近代〕

    一般春色,甚苦爱家园,手栽偏好。

    信风恁早,料芳心也念,爱花人老。

    细裹亲开,却讶题封字小。

    是纤手、自摘取树梢,闲起清晓。

    寒悄乡梦杳。

    忆竹外斜枝,酒阑千绕。

    远香暗袅。

    算心情未减,樽前年少。

    迢递风光,与子拈来微笑。

    庭月皎。

    约依然、碧栏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