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

    马致远〔元代〕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邓雅〔元代〕

    元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字伯言。明洪武中,以郡举入京,寻辞归。与梁寅方善,讲学石门山中。工诗。有《玉笥集》。

    王奕〔元代〕

    字伯敬,玉山(今属江西)人。

    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入太学,官玉山教谕。

    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破临安,弃官入玉斗山,结屋授徒,因号玉斗山人,学者称斗山先生。

    有《斗山文集》十二卷、《梅岩杂咏》七卷,已佚。

    今存《东行斐稿》(一名《玉斗山人集》)三卷,系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一二八九)率同乡学子东行赴鲁祭孔往返纪行之作。

    事见清道光《冰溪王氏宗谱》卷三(藏江西玉山文化馆)。

     王奕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玉斗山人集》为底本。

    校以《冰溪王氏宗谱·斗山文集》(简称谱本)。

    校本多出诗四首,附于卷末。

    高明〔元代〕

    高明(约1305~约1371) 元代戏曲家。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受业于县人黄溍时,成古典名剧《琵琶记》。元代戏曲作家。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他的长辈、兄弟均能诗擅文。他曾从名儒黄□游,黄为官清廉,并以至孝见称。高明的思想、品格受家庭、老师影响颇深。明代万历刻本《琵琶记》插图高明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高明为官清明练达,曾审理四明冤狱,郡中称为神明。他能关心民间疾苦,不屈权势,受到治下百姓爱戴,处州期满离任时,百姓曾为他立碑。

    李延兴〔元代〕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继本。李士赡子,少以诗名。顺帝至正十七年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元末兵乱,隐居不仕。河朔学者多从之,以师道尊于北方。入明,曾出典涞水、永清县学。有《一山文集》。

    谢应芳

    谢应芳〔元代〕

    谢应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学者。字子兰,号龟巢,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牟巘〔元代〕

    暂无简介

    汪炎昶〔元代〕

    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

    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

    宋亡,与同里江凯隠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甆,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

    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

    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

    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倪瓒

    倪瓒〔元代〕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梁栋〔元代〕

    (一二四三~一三○五)(按:栋生于理宗淳祐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历已入新年),字隆吉,祖籍相州,侨居镇江(今属江苏)。

    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进士,调宝应簿。

    八年,为仁和尉。

    宋亡,流徙武林、建康、茅山间。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一二九○),以诗入建康狱,未几放还,遂定居建康,一时江东人士从学者甚众。

    元成宗大德九年卒,年六十四。

    遗著由元金华胡廼裒集栋门人所记为《梁先生诗集》。

    事见《宋遗民录》卷一二胡廼《梁先生诗集序》。

     梁栋诗,以《知不足斋丛书》明程敏政《宋遗民录》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