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宋代〕

    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

    年十四祝髪受戒。

    公四年,访道方外。

    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

    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

    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

    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

    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

    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

    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

    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胡寅〔宋代〕

    (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安国子。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

    汴京陷,弃官归。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为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

    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复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

    出知永州、邵州、严州。

    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

    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

    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

    桧死,诏自便,寻复旧官。

    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

    有《斐然集》二十卷。

    《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为底本。

    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

    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吴惟信〔宋代〕

    信,字仲孚,号菊潭,湖州(今属浙江)人,寓居嘉定(今属上海市)。

    以诗游江湖间,与同时达官名流如赵善湘(清臣)、高似孙(疎寮)等多有唱酬。

    有集,已佚。

    仅《南宋六十家小集》中存《菊潭诗集》一卷。

    事见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七四。

     吴惟信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

    从《全芳备祖》、《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诗,编为第二卷。

    寇准

    寇准〔宋代〕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张嵲〔宋代〕

    (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

    七年,迁校书郎、著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

    八年,出为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

    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

    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

    起知衢州。

    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复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

    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十六卷。

    《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为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

    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徐元杰〔宋代〕

    徐元杰(1196-1246),字仁伯,号梅野,上饶县八都黄塘人,自幼聪慧,才思敏捷。早从朱熹门人陈文蔚 学,后师事真德秀。官至工部侍郎,谥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1262)由其子直谅刊于兴化,已佚。清四车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楳埜集》十二卷。事见本集卷首赵汝腾序、卷末徐直谅跋,《宋史》卷四二四有传。师学朱熹。南宋绍定五年进士,累官至大堂寺少卿,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擢中书舍人。著有《梅野集》十二卷,传于世。

    王镃〔宋代〕

    字介翁,平昌(今浙江遂昌)人。

    宋末官金溪尉。

    宋亡,遁迹为道士,隠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结社唱酬,颜其所居曰月洞,人称月洞先生。

    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刊为《月洞吟》一卷。

    入清,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嘉庆十九年族孙楠合刻为《月洞诗集》二卷。

    事见本集卷首明柯挺,清涂以辀、王梦篆序。

     王镃诗,以清光绪十三年刊《月洞诗集》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月洞吟》(简称四库本)。

    唐庚〔宋代〕

    (一○七一~一一二一),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

    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调利州司法参军。

    历知阆中县、绵州(同上书卷七)。

    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张商英荐其才,四年(一一一○),除京畿路提举常平(《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二一)。

    商英罢相,坐贬惠州。

    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宋刻本《唐先生文集》卷六《黎民权厝铭》),复官承议郎,还京,提举上清太平宫。

    宣和三年归蜀,道卒,年五十一。

    庚诗文精密工致,有小东坡之称(《文献通志》卷二三七引李壁语)。

    卒后次年,其弟庾编遗文为集,卷数不详,已佚。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惠州州学主管郑康佐集当时流传的《寓公集》及闽本、蜀本诗文,编刻《眉山唐先生文集》三十卷(本集郑康佐跋),后世多种抄本、刻本均祖出此本。

    又有《唐子西文录》一卷。

    事见《眉山唐先生文集》卷首吕荣义撰《序》,《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唐庚诗,以宋刻《唐先生文集》二十卷(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参校明嘉靖任佃刻《唐先生集》七卷(简称任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雍正汪亮采南陔草堂活字印本《唐眉山集》二十四卷(简称汪本,藏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唐子西集》二十四卷(称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强至〔宋代〕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刘学箕〔宋代〕

    箕,字习之,号种春子,因家有方是闲堂,又号方是闲居士,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子翚孙,珌子。

    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宁宗嘉泰四年(一二○四)始返乡。

    嘉定八年(一二一五),又游安康(今陕西汉阴),是时年将届六十。

    著作由弟子游郴(季仙)于嘉定十年编为《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曾刊行,已佚。

    元惠宗至正二十一年(一三六一)裔孙刘张获旧本重刊。

    而今《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三八《方是闲居士小稿》所收诗,大多为元刊本所无,其中《和陆明叟》「所愧微官相束缚,何因共访酒家帘」,亦与诗人生平不合。

    未详《小集》据何辑入。

    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序跋。

     刘学箕诗,以元至正屏山书院刊《方是闲居士小稿》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

    《两宋名贤小集》多出底本的诗,编为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