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高启高启 〔明代〕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王守仁王守仁 〔明代〕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 莺啭皇州

    朱元璋朱元璋 〔明代〕

    絮飞莺啭柳垂青,春雨过时天正晴。

    新涧水流闻鼓韵,旧崖松扫听琴声。

    神州气象寰中盛,天阙风光世上明。

    犹有上林花似锦,殿阶仙乐凤笙鸣。

    禁城新柳叶成帷,隐映黄鹂深处啼。

    晴蝶逐风翻上下,晨鸡阅日唱东西。

    华衢紫陌人烟盛,绣户朱门烛焰低。

    景物美看茶酒肆,粉钿遥拥坐轻蹄。

  • 送金上人古上人制满同还南翔

    溥洽 〔明代〕

    凉入西霞木落初,送人长是叹离居。

    江山故垒三更梦,风雨寒灯一卷书。

    变化不同鸡伏鹄,聪明已辩鲁为鱼。

    还山为问南翔鹤,秋影何时下碧虚

  • 桃花庵歌

    唐寅唐寅 〔明代〕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风颠,我咲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原版)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版本一)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来花下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风骚,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版本二)

  • 山水图

    唐寅唐寅 〔明代〕

    空山绝人迹,阒寂如隔世。

    泉头自趺坐,鹃声出枫树。

  • 送人还抚宁

    汪琬汪琬 〔明代〕

    莺啼潭柘庵,草长桑乾口。

    此时送君行,东风吹马首。

    关路遥连沙碛斜,知君今夜宿谁家。

    蓟州美酒滦州□,好醉棠梨千树花。

  • 石灰吟

    于谦于谦 〔明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万凿 一作:万击)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不怕 一作:全不怕)

  • 题画四首

    唐寅唐寅 〔明代〕

    峰前千涧玉潺潺,落日层层树里山。

    一段胜情谁领略,幽人虚阁俯沧湾。

  •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宋濂 〔明代〕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