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杜甫 〔唐代〕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一作:读破万卷书)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 送范山人归泰山

    李白李白 〔唐代〕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 诗送玄静先生归广陵(幷序)

    李隆基 〔唐代〕

    默受王倪道,逾深尹喜师。

    欣同八景会,更叶九丹时。

    鸾鹤遥烟境,江山渺别思。

    当迁洞庭日,留念上京期。

    (以上三首幷见《正统道藏》本元刘大彬撰《茅山志》卷二)(按:据同书同卷附玄静先生等表奏,前二诗中之一首为天宝十载九月十四日由内侍袁思艺宣𠡠。

    又玄静先生即李含光,为茅山宗第十三代宗师,事迹详《颜鲁公文集》卷七《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

    〖1〗《舆地纪胜》卷十七《建康府》「碑记」云:「《赐李炼师诗诏》,唐道士任良友书。

    玄宗所赐诗,凡三首,贞元十四年刻石。

    在茅山。

    」)。

  • 嫦娥

    李商隐李商隐 〔唐代〕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乞巧

    林杰 〔唐代〕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李白李白 〔唐代〕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皎然 〔唐代〕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归时 一作:归来)

  •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岑参岑参 〔唐代〕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 赠别从甥高五

    李白李白 〔唐代〕

    鱼目高泰山,不如一玙璠。

    贤甥即明月,声价动天门。

    能成吾宅相,不减魏阳元。

    自顾寡筹略,功名安所存。

    五木思一掷,如绳系穷猨。

    枥中骏马空,堂上醉人喧。

    黄金久已罄,为报故交恩。

    闻君陇西行,使我惊心魂。

    与尔共飘飖,云天各飞飜。

    江水流或卷,此心难具论。

    贫家羞好客,语拙觉辞繁。

    三朝空错莫,对饭却惭冤。

    自笑我非夫,生事多契阔。

    蓄积万古愤,向谁得开豁。

    天地一浮云,此身乃毫末。

    忽见无端倪,太虚可包括。

    去去何足道,临岐空复愁。

    肝胆不楚越,山河亦衾裯。

    云龙若相从,明主会见收。

    成功解相访,溪水桃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