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诗文
5625 / 5629页 - 类型
- 作者
- 朝代
- 形式
-
心珠歌
山僧自达空门久,淬炼心珠功已构。
珠迥玲珑主客分,往往声如师子吼。
师子吼,非常久,皆明佛性真如理。
有时往往自思惟,豁然大意心欢喜。
或造经,或造论,或说渐兮或说顿。
若在诸佛运神通,或在凡夫兴鄙恡。
此心珠,如水月,地角天涯无殊别。
祇因迷悟有参差,所以如来多种说。
地狱趣,饿鬼趣,多种轮回无暂住。
此非诸佛不慈悲,岂非阎王配交做。
劝时流,深体悉,见在心珠勿浪失。
五蕴身全尚不知,百骸散后何处觅。
(见《景德传灯录》卷三十)。
-
白鹿山人李端符舍书奉报四恩三有永充供奉善众君子建尊胜幢因书长句
善往因来诣法王,七生丛累获销亡。
还居忉利持章句,不遂天人恋色香。
波利一心瞻佛祖,文殊再遣往西方。
今朝国土云幢立,□智巍巍天地长。
(见《江苏通志稿金石略》卷六《李端符经幢》附)(按:此经幢今在无锡市锡惠公园内,为八面刻石,先刻《佛顶尊胜陁罗尼经》幷序,后刻此诗,署「兴宁沙门道朗」,诗后题记云:「大唐干符三年岁次丙申十一月甲戌朔廿二日乙未建。
都维那僧宏益,上座僧全从,寺主僧行忠,老宿杜谏,都料郁□,直僧岁智宗。
」)。
-
竹枝词(送李庚)
蹑履过沟(竹枝)恨渠深(女儿)。
(见《中朝故事》)(按:《中朝故事》:瞻「至湖南,李庾方典是郡,出迎于江次竹牌亭。
置酒,瞻唱《竹枝词》送李庾〖略〗。
庾慑怒,乃上酒于瞻。
瞻命庾酬唱。
庾云:『不晓词间音律』。
瞻投杯曰:『君应祇解为制词也。
』是夕,庾饮鸩而卒。
」)。
-
句
君自成龙我成道。
(见明王应山篡《闽都记》卷十九)(按:《闽都记》云:「双峰寺在绥平里,今四都也。
唐咸通五年,僧师复自小箬双髻峰移建今所焉。
观察使林衮同业儒同入关,至扬子渡口,师复有出尘之兴,赋诗曰〖略〗。
浩然而归,卜筑于此。
观察使李瓒请赐寺额。
」)。
-
立赠河西悟真法师
沙徼虏尘清,天亲入帝京。
词华推翘类,经论许纵横。
幸喜乾坤泰,忻逢日月明。
还乡报连[帅](师),相宁□升平。
(同前。
原署:「内供奉文章应制大德有孚。
」)(按:有孚,疑即《全唐诗》、《全唐诗补逸》已收之元孚。
元孚大中间自署为「上都左街保寿寺文章应制内供奉」,与有孚所署合。
元、有二字,音亦相近,疑有抄误。
今仍分列,以俟考详。
)。
-
乐道歌(《灯录》作「获珠吟」)
三界兮和燄(一作「幻」),六道兮如幻(一作「梦」),圣贤出世兮同(一作「如」)。
国土犹如水上泡,无常生灭频(一作「无生灭」)迁变。
唯有摩诃大般若(一作「般若坚」),坚(一作「犹」)如金刚是可羡(一作「不可赞」)。
软似兜罗大等空,极小纤(一作「小极微」)尘不可见。
拥之令聚而不聚,拨之令散而不散,侧耳欲闻而不闻,瞪目观之不能见(一作「而不见」)。
謌复謌,盘陀石上笑诃诃。
笑复笑,青萝松(一作「松影」)下高声叫。
自从顿获此明珠(一作「获得此心珠」),帝释轮王都(一作「俱」)不要。
不是山僧独施为,自古先贤作此调。
不坐禅,不修道,任运逍遥只摩好(一作「么了」)。
但知万(一作「能方」)法不干怀,无如(一作「始」)何曾有生老。
(见《祖堂集》卷十七,注「一作」者,为《景德传灯录》卷三十所收此诗之异文。
)。
-
王右军宅
寂寂金庭洞,清香发桂枝。
鱼吞左慈钓,鹅踏右军池。
此地常无事,冲天自有期。
向来逢道士,多欲驾文螭。
(见同治九年刊蔡以瑺撰《鄞县志》卷二四)(按:宋高似孙《剡录》卷四及《全唐诗续补遗》卷二十据《永乐大典》卷一三○七四所录,均仅存前四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