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弄珠吟

    慧藏 〔唐代〕

    落落明珠耀百千,森萝万像镜中悬。

    光透三千越大千,四生六类一灵源。

    凡圣闻珠谁不羡,瞥起心求浑不见。

    对面看珠不识珠,寻珠逐物当时变。

    千般万般况珠喻,珠离百非超四句。

    只这珠生是不生,非为无生珠始住。

    如意珠,大圆镜,亦有人中(《宗》作「中人」)唤作性。

    分身百亿我珠分,无始本净如今净。

    日用真珠是佛陀,何劳逐物浪波波。

    隐现则(《宗》作「即」)今无二相,对面看珠识得摩(《宗》作「么」)。

    (见《祖堂集》卷十四,《宗镜录》卷十一收末九句)。

  • 奉送日本国使空海上人橘秀才朝献后却还

    鸿渐 〔唐代〕

    禅居一海间,乡路祖州东。

    到国宣周礼,朝天得僧风。

    山冥鱼梵远,日正蜃楼空。

    人至非徐福,何由寄信通。

    (同前)。

  • 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毛涣 〔唐代〕

    万里求文教,王春怆别离。

    未(日本甲本注:「未,应作来。

    」)传不住相,归集祖行诗。

    举笔论蕃意,焚香问汉仪。

    莫言沧海濶,杯度自应知。

    (同前)(按:此诗原署「台州临县令毛涣」,台州有临海县,无临县,「临县」应即指临海县,「临」下脱去「海」字。

    )。

  • 姜窈窕 〔唐代〕

    数行心因鲤鱼传,轻放金钩绣帐悬。

    不是娇慵贪昼卧,众中无处看花牋。

    (同前卷下引《本传》)(按:《瑯嬛记》云「张叔良字房卿,大历中与姜窈窕相悦」。

    录二人诗三首。

    今检《唐诗纪事》卷三一载,张叔良为广德二年登进士第,与此云大历相合。

    姜窈窕诗二首,其中《春思》「门前梅柳烂春辉」一首,《全唐诗》卷八○二作张窈窕诗。

    张、姜故事,或出后人附会,而诗作则似别有依据,故仍录存之。

    )。

  • 同李使君渭游等慈寺(题拟)

    崔公辅 〔唐代〕

    淮阳清静理,永嘉山水心。

    (见《舆地纪胜》卷一五七《资州》)(〖1〗《舆地纪胜》云:「李渭为本州刺史,有诗刻留等慈寺。

    时与前进士崔公辅同游,崔有诗略曰:『淮阳清静理,永嘉山水心。

    』」二句为公辅颂渭之作。

    《全唐诗续补遗》卷十九据《蜀中名胜记》收作李渭诗,误。

    又《杜少陵集》卷十五有《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 咏怀

    张诚 〔唐代〕

    论成方辩命,赋罢即归田。

    (见《白氏长庆集》卷四十一《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

  • 书诀

    张怀瓘 〔唐代〕

    剡纸易墨,心圆管直。

    浆深色浓,万毫齐力。

    先临告誓,次写《黄庭》。

    骨丰肉润,入妙通灵。

    努如直槊,勒若横钉。

    虚专妥帖,殴鬬峥嵘。

    开张凤翼,耸擢芝英。

    粗不为重,细不为轻。

    纤微向背,毫发死生。

    工之未尽,已擅时名。

  • 还丹口诀

    张司马 〔唐代〕

    九九之中干体开,华池金液自徘徊。

    阴阳鼎上先光彩,铅花𬬻里考三才。

    即知造化由人手,术正药真神自来。

    到此修时应出世,四时不用苦相催。

    (五代后蜀人著《大还丹照鉴》)。

  • 驾幸天安宫赋附邑老田父歌

    吕令问 〔唐代〕

    岁既稔而时清,我后来兮应天行。

    东都士庶扶轮送,西土诸侯扫地迎。

    君之德兮德无有,路旁劳赉皆牛酒。

    乘舆一至长安城,千秋万岁南山寿。

    (见前书卷五八)。

  • 谶句

    李遐周 〔唐代〕

    木易若逢山下鬼,定知此处丧金环。

    (见《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十四引《青琐高议》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