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偃虹堤记

    欧阳修欧阳修 〔宋代〕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苏轼 〔宋代〕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朱敦儒 〔宋代〕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 即事 其九

    章甫 〔宋代〕

    群寇仍猖獗,城边即弃捐。

    休兵虽上策,讲信竟虚传。

    人事今如此,天心恐未然。

    忍令唇齿地,重此染腥膻。

  • 勿去草

    杨杰 〔宋代〕

    勿去草,草无恶,若比世俗俗浮薄。

    君不见长安公卿家,公卿盛时客如麻。

    公卿去后门无车,唯有芳草年年加。

    又不见千里万里江湖滨,触目凄凄无故人,惟有芳草随车轮。

    一日还旧居,门前草先除。

    草于主人实无负,主人于草宜何如。

    勿去草,草无恶,若比世俗俗浮薄。

  • 雨后十小绝以一雨洗残暑万家生早凉为韵 其七

    章甫 〔宋代〕

    新凉可穿衣,出门造谁家。

    城头有高楼,散我两脚麻。

  • 问祖显疾 其一

    章甫 〔宋代〕

    念子何多病,逢人问好音。

    可无安乐法,未用短长吟。

    陋巷隣南北,春风酒浅深。

    杯蛇弓落影,应已断疑心。

  • 答仲韩醉中见和

    章甫 〔宋代〕

    外事添蛇足,余生嚼??螯。

    床头新酒熟,江上远山高。

    纪咏能偷暇,登临莫惮劳。

    独醒诚可笑,辛苦赋离骚。

  • 清明日对酒

    高翥 〔宋代〕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胡蜨,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镫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 初入淮河四绝句 其三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