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刘叔有还古鼎 其一

    方回 〔元代〕

    我尝飞过洞庭湖,但有青天地欲无。

    出峡蜀人趋鼎澧,溯江荆阃救巴渝。

    飘零诗酒全如梦,流落兵戈剩此躯。

    今日升平归去好,泛洲应有橘千株。

  • 送述明居士燕道觉归东林

    方回 〔元代〕

    君不见钱塘西湖三贤堂,林苏宋人白傅唐。

    三贤生本不相识,死乃异代同蒸尝。

    又不见吴江垂虹三高祠,鸱夷一舸浮西施。

    天随陆子玄真子,求志逃名非一时。

    何似庐山东林三大老,生偶同时不同道。

    道若不同同中心,香炉峰下足幽讨。

    雁门法师禅非禅,虎溪道士仙非仙。

    栗里先生醉非醉,三方寸地通一天。

    妥灵犹想当时笑,鼎立宇宙胆相照。

    借问此笑笑者何,别有丹青不传妙。

    述明弃官归东林,玉帝降敕荣冠簪。

    羽衣似与儒释异,所不异者胸中心。

    我谓不须较同异,亦勿强求笑中意。

    天下至今知几晋法当忘言,祖述渊明醉还醉。

  • 题九歌图

    方回 〔元代〕

    惟此楚骚,能歌盖寡。

    我醉友能老严滩者,驾风骖云。

    此谁其写,是常梦中与之游也。

  • 题祝公辅静得斋

    方回 〔元代〕

    郑卫撼俗耳,姬姜接凡目。

    醇酎诳渴吻,大房诱饥腹。

    一阈内外间,鲜不妄举足。

    堂堂七尺躯,顷刻万感触。

    人生性本静,情动乃有欲。

    静善动亦善,尧舜可同躅。

    动恶丧厥静,为桀为禽犊。

    恭惟方寸心,性情頼管束。

    勿狎宁孔畏,匪狂尚箕肃。

    思精造诣深,察久酬应熟。

    北辰居其所,初九不远复。

    可待豮豕牙,故已童牛牿。

    性静人所同,心静我所独。

    心静非不动,存性情乃伏。

    天地与我者,所宝不盈掬。

    完我所固有,得之异逐鹿。

    苦辛子祝子,为亲营半菽。

    颇欲谢湖海,归欤卧茅屋。

    清夜一孤灯,不疚内自烛。

    养气非养体,未藉台餽肉。

    胸中线五色,笔底泉万斛。

    谁其相料理,回首送鸿鹄。

    离娄下十四,三自义何缛。

    紫阳居资对,我亦当熟读。

  • 次韵邓善之书怀七首 其七

    方回 〔元代〕

    昭谏先生宅,咸平处士庐。

    大名无死朽,外物几乘除。

    岁月勤稽古,山林永遂初。

    能诗直余事,焉不蔺相如。

  • 治圃杂书二十首 其三

    方回 〔元代〕

    闭户全无事,窥园颇自由。

    不堪箝纸尾,乍可把锄头。

    避树斜开径,邀泉曲放沟。

    吾心元自直,儿辈勿相尤。

  • 五月九日甲子至月望庚午大雨水不已十首 其八

    方回 〔元代〕

    平地惊胥怒,滔天类鲧湮。

    稍低三板水,不活百城人。

    已拚过从绝,徒工徙倚频。

    鹄形无白粲,蜂起有黄巾。

  • 三月三日西湖第三桥四首 其一

    方回 〔元代〕

    北曲南歌日日新,红粧不逐落红春。

    网鱼野老何曾觑,岂是心肠木石人。

  • 九日诗冯伯田王俊甫刘元煇杨泰之见和复次韵二首  其二

    方回 〔元代〕

    归来誓墓学羲之,政坐机张触处危。

    久已光芒韬巨阙,更能文采眩长离。

    奏书方朔三千牍,饮酒渊明二十诗。

    索米长安饥欲死,何如终保傲霜枝。

  • 先天易吟三十首 其一五

    方回 〔元代〕

    圆象天仪转,方侔地里分。

    独超形器外,寂感一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