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李仲宾竹二幅

    方回 〔元代〕

    可是笔端如与可,亦须胸次有东坡。

    自从举世夸崔白,似觉无人识李颇。

  • 孚舟亭新成赋十绝・其四

    方回 〔元代〕

    六爻虚实相为用,二位高卑各有宜。

    顺抚说随心不爽,风漂罗刹有还时。

  • 次韵受益喜晴二首・其二

    方回 〔元代〕

    高楼晓气清,钟鼓报新晴。

    乍睹阳乌色,频闻喜鹊声。

    纵难期上熟,差足慰深耕。

    忍见民穷极,唯宜岁事成。

  • 访吴式贤归赋诗复以未用韵成篇如前数

    方回 〔元代〕

    秋仲已数晨,残暑饕馀威。

    两旬赫斯旱,岁事将告饥。

    五谷既不熟,百卉亦具腓。

    白露辍救田,巫祝绝祷祈。

    泱漭原野间,行行策征騑。

    所至问父老,最苦螟与蜚。

    官府发令宽,疲氓犹庶几。

    奈何迫赋役,有弦终无韦。

    初筮或金紫,不复先绿绯。

    牛羊为求刍,今乃如猎围。

    戚吁良易察,厥病不在厞。

    适我故友家,美奂思如翚。

    谓言绿林辈,秉畀灰炎煇。

    别墅今尚佳,细故未足欷。

    明窗可教子,辛苦出萤帏。

    地出禁酒界,煮鱼刲豪豨。

    饤果灿□枣,芼羹芬藿薇。

    老衰感嘉意,满斟馀十挥。

    缪忝五年长,一命先登畿。

    三益夙好在,万事危途非。

    此来听所谈,字字侔珠玑。

    终当簉凤沼,否亦齿虎闱。

    民瘼熟览采,一一笺斧扆。

    何乃怀其宝,不受良工睎。

    昔□更四稔,泮水撷藻芹。

    晚节岂倦游,故托左臂痱。

  • 于氏琵琶行

    方回 〔元代〕

    君不见木兰女郎代戍边,铁甲卧起二十年。

    不知谁作古乐府,至今流传木兰篇。

    又不见公孙大娘舞剑器,挥霍低昂动天地。

    我杜少陵有长歌,每一读之生壮气。

    汉时昭君颜如花,强令出塞禁风沙。

    马上无以写愁思,推手为琵却手琶。

    昭君死作青冢土,琵琶却传来汉家。

    一弦一字万怨恨,始听欢乐终咨嗟。

    燕代佳人有于氏,春日黄莺韵桃李。

    齿犀微露朱砂唇,手荑缓转青葱指。

    声外调声非杆拨,意中写意自宫徵。

    曲阑歌罢或潸然,何能动人一至此。

    有时不用琵琶歌,辩如仪秦勇贲轲。

    武昌东西说赤壁,洙泗南北誇黄河。

    一炬一失百万却,古今胜败何其多。

    拔山盖世亦泪下,骓兮虞兮奈若何。

    老夫嗜好无它癖,为尔看朱几成碧。

    白发多情似乐天,衫袖江州司马湿。

    前身不是木兰旧女郎,今生恐是公孙真大娘。

    哦此琵琶敲诗肠,尔或因之姓名香。

  • 开镜见瓶梅

    方回 〔元代〕

    开奁见明镜,聊以肃吾栉。

    旁有一瓶梅,横斜数枝入。

    真花在瓶中,镜中果何物。

    玩此不能已,悠然若有得。

  • 夜梦吕洞宾仙翁忽忆戊午西游岳阳楼老木居士祠观洞宾像与今南谷高士巾裹政如此奇晓起再赋

    方回 〔元代〕

    夜来忽梦洞宾仙,四十年前戊午年。

    老树精祠观画像,岳阳楼醉诵诗篇。

    喜逢巾裹真相似,获接杯行岂偶然。

    唤起沅湘旧游兴,洞庭飞过水如天。

  • 俞鉴山月歌

    方回 〔元代〕

    诗人诗向虚空攫,平地望月不可摸。

    或谓高山去天近,好登东岳陟西岳。

    岳峰峻极未到天,仰面难舐兔臼药。

    末由手挽月娥衣,诗思肯从天上落。

    不如斟月入杯中,诗酒肠吸杯月空。

    一杯一首百杯百,天送佳句来长风。

    仙人轻举跨飞鹤,游子归思随征鸿。

    扶摇直上九万里,未办顶摩丹桂宫。

    所以诗人世难得,倚靠梯凳探月窟。

    山头拏月月愈远,尘里抉诗诗不出。

    大江汹涌波跳金,谪仙捉月沦采石。

    是为诗人善搜诗,何知君非今李白。

  • 五月十一日生朝三首

    方回 〔元代〕

    浊醪儿辈尚能谋,且勿惊忧且勿愁。

    不肯前朝峨豸角,可于当世较蝇头。

    永无紫绶金章梦,甘与青鞋布袜休。

    旦夕贼平岁中熟,茅柴杯外更何求。

    本非高蹈挂朝冠,自是危途举足难。

    世上十年人不识,山中五月夜犹寒。

    感风垂死骨骸痛,止酒近旬杯杓乾。

    牵率亲朋致嘉惠,时危敢作等閒看。

    强展愁眉进一杯,年年红熟见杨梅。

    至亲阻寇全无信,时贵嫌贫近不来。

    京兆旧游张敞马,督亢遥望剧辛台。

    华荣寂寞手翻覆,好在徉狂老万回。

  • 秋后渐凉

    方回 〔元代〕

    楼东清晓起参旗,火伏三金喜应期。

    车马尘中犹苦热,故山已是早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