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的诗文3 / 13页
- 类型
- 作者
- 朝代
- 形式
- 
    送吴荣楷之官浙江三首・其一乡闾昔根从,殷勤托诗酒。 再来长安道,舟车并携手。 如今弥旷远,脱然绝窠臼。 少年尚意气,峥嵘各自担。 风尘饱所谙,苍然皆老丑。 激湍亦已平,真气充户牖。 相见无藩篱,洒落真吾友。 昨夜秋风来,袅袅凉生柳。 念子当乖离,旁皇如失守。 万族各有营,欢聚焉可久!意趣苟无违,秦趆如左右。 后会知何年,今兹有岁在丑。 
- 
    里胥牛羊忽窜突,村社杂喧虺。 昨闻府牒下,今见里胥来。 召募赴戎行,羽檄驰如雷。 “后期不汝有,行矣胡迟回!”老妪捶胸哭,哭声亦何哀!龙钟六十馀,伶什惟一地。 弱小不识事,黄犊母之随。 筋力倘可食,或免一家饥。 薄命木足惜,儿去伤永离。 老妪泣未阑,老翁跪致辞:“主事亦云棘,妇人那得知!蝼蚁穴寸土,自荷皇天慈。 天威有震叠,小人敢疑猜。 贫者当故汽,富者当输财。 便当遣儿去,木劳火急催。 所愧无酒食,与吏佐晨炊。 ”贫者勉自效,富者更可悲。 隶卒突兀至,诛求百不支。 茜茜纨裤子,累累饱鞭笞。 前卒贪如狼,后队健如{赦库}。 应募幸脱免,倾荡无涂资。 吁嗟朝廷意,兵以卫民为。 守令慎其柄,无使前吏持!此辈如狐鼠,蓁蓁肆恣睢。 聊为遒人徇,敢告良有司。 
- 
    书朱皋亭家传后韩公曾作《董生行》,坡老亦咏姚氏堂。 末世文人苦孱陋,虽有行谊无由彰。 徽州太守万夫特,承明一出腰银黄。 政声今邻赵张右,名翰昔在崔蔡行。 忆昨石渠同讨论,释引先德何琅琅。 考亭绝学半庭训,佩韦奕叶仍作堂。 孝经五龄育在口,内则半编时相将。 一朝老亲蒙雾露,医不能力巫难禳。 妙年诚心破金石,午夜刲臂和羹汤。 探丸何曾让耆域,卧冰殆欲嗤王祥。 谁言昊穹阔且远,小叩大应如宫商。 阿耶道躬既纯固,阿儿行义宜袖扬。 汉家本来重孝友,薄俗尤应式厖凉。 岂谓虚舟藏大壑,空教幽狱埋寒铓。 独留孤儿好头角,神驹堕地不可当。 逸足腾踏蓬岛路,八载与我同趋跄。 昨年一麾出歙浦,南饥北渴永相望。 白塔觚棱晨漠漠,黄山烟霭暮苍苍。 怀人却寄相思字,念社仍徵述德章。 前人艰危事栽种,后人但识嘉荫长。 即今楩楠贡天府,莫忘老干在冰霜。 
- 
    题唐本说文本部应莫朗亭孝廉插架森森多于笋,世上何曾见唐本!莫君一卷殊瑰奇,传写云自元和时。 问君此卷有何珍?流传显晦经几人?君言是物少微识,残筹黯黮不能神。 豪家但知贵锦被,陋巷谁复传案巾?黔县令君持赠我,始吐光怪干星辰。 许书劣存二百字,古镜一扫千里尘。 祭文已与流俗殊,解说尤令耳自新。 乾嘉老儒耽苍雅,东南严段并绝伦。 就中一字百接讨,诘难蜂起何龈龈!暗与此本相符契,古辙正合今时轮。 乃知二徐尚卤莽,治误几辈空因循。 我闻此言神一快,有如枯柳指马疥。 我昔趋朝陪庶尹,颇究六书医顽蠢。 四海干戈驱迫忙,十年髀肉消磨尽。 却思南阁老祭酒,旧学于我复何有。 安得普天息欃枪,归去闭户注《凡将》。 
- 
    题苗先麓寒镫订韵图大雅久沦歇,正音委榛芜。 永明肇四声,稍变周汉模。 开皇集八士,牙旷相饰揄。 夜半画刚纪,韵学兹权舆。 承袭一千载,灌莽成康衢。 韩公颇好古,枉啜六经腴。 放者骋游骑,敛者如辕驹。 进退失所恃,不得返皇初。 有宋盛文藻,才老信狂夫。 陈生兴晚明,秉烛照幽墟。 胜广驱除毕,沛下风云趋。 圣清造元音,昆山一鸿儒。 中天悬日月,堂堂烛五书。 上追召陵叟,千载若合符。 斯文有正轨,来者何于于。 江戴扬其波,段孔入其郛。 苗髯最晚出,汇为众说都。 精思屈鬼膝,高论揖唐虞。 鬻熊皎入梦,新火耀天枢。 神光不可熄,长夜一镫孤。 风雪交四壁,焚膏校残书。 人谓髯何惫,髯谓吾自误。 自我与髯友,大海礼间鸥。 时洗筝笛耳,一听秦青讴。 物外有真知,肝鬲助歌歈。 爱髯不忍别,作诗写区区。 
 曾国藩
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