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休邑丞应叔原由屯溪泛舟至溪东赠别时丞委运海船木

    朱同 〔明代〕

    屯溪渡头春水生,孙王山下沧波平。

    断云过雨有底意,落日青山无限情。

    送别已知难作别,舟程那敢缓王程。

    江山胜处须题咏,安得与君同眼明。

  • 题送行诗卷

    朱同 〔明代〕

    江西未有送行句,此日相逢再赋诗。

    定省羡君多伯仲,飘零怜我独孤遗。

    梦回石水论文夜,喜见秦淮问礼时。

    后会茫茫又何地,应须努力慰相思。

  • 慈亲花甲之日是夜梦中称寿觉后有感

    朱同 〔明代〕

    梦中樽酒寿慈亲,梦觉登楼望白云。

    四海尚闻悲战伐,百年何计树功勋。

    眼枯自洒孟宗泪,情裂谁怜李密文。

    但得寰区归上国,便当万死报明君。

  • 题自画扇赠曹子纯

    朱同 〔明代〕

    野树秋容老,层峦晓气蒸。

    寺钟如隐隐,江水自澄澄。

    举世悲伤足,何人乐曲肱。

    抱琴林下者,好结浴沂朋。

  • 舟过石崇湖次韵彦铭・其一

    朱同 〔明代〕

    山势西来尽,波平接太清。

    地连天堑重,名盖石崇轻。

    镜净空无滓,风翻浪忽惊。

    掀篷莫回首,何限故乡情。

  • 万松道人吹箫图

    朱同 〔明代〕

    万松道人持洞箫,吹作钧天鸣凤韶。

    海月初上万松顶,清影满地风潇潇。

    吹罢玉宇空寥寥,馀音缥缈随风飘。

    青鸟前导丰隆御,乘兴便欲凌青霄。

    玄丹已熟九鼎火,白鹤不畏长天遥。

    万灵执役雷电走,倒酌北斗翻招摇。

    拙閒老人眼如电,每向灯前究黄卷。

    清癯已是地行仙,识君知心岂知面。

    求我为写万松图,手弄参差自相娱。

    吮毫欲写辍复止,岂以色相摹太虚。

    我亦吹箫玩月窟,金丹未能换毛骨。

    贺老诚能识谪仙,大鹏九万同超忽。

  • 率溪汪茂卿求写溪山小隐图因题图左

    朱同 〔明代〕

    渐江天际来如丝,委蛇下绕孙王祠。

    两岸青山如走马,势与江水俱驰下。

    疏烟远近见村墟,茅屋竹篱总堪画。

    隐士家居溪上村,云烟水石供晨昏。

    田园岁入了官赋,足迹不到王侯门。

    溪鱼入市充盘餐,啄黍有鸡牢有豚。

    论文痛饮醉方已,高朋满座无空樽。

    秋风萧萧岁云暮,奔走谁能免公务。

    乾坤如许憾身多,何况持家立门户。

    写画题诗良独苦,梦魂想像无由睹。

    我欲作诗奉明主,挽此高风还淳古,四海苍生悉安堵。

  • 雪后喜晴三用韵奉寄黄陈二亲一笑

    朱同 〔明代〕

    画屏楼前高插空,远树如发冰珑松。

    羲和驾龙海上来,净扫丰隆藏雨工。

    平地琼瑶一尺强,斯须已作春泥融。

    乃知幻物徒为耳,变化神速由苍穹。

    高冈尚严凝万里,鸣天风玉削芙蓉。

    射初日金碧,焜耀光玲珑。

    此时十二栏,清兴谁能同。

    初平鞭羊起白石,仙骨肯受羁樊笼。

    亦有耽睡人,玩易知旋丰。

    二仙俱为方内游,妙悟元化知通穷。

    根归乃枝萌,夫岂心冲冲。

    我欲乘风三山行,更向逋仙探寒丛。

    人间富贵宁几何,使我不得童颜红。

    柯山太华只目前,涧水原与沧溟通。

    赓酬不尽登临兴,却笑信笔徒匆匆。

  • 古木寒林歌

    朱同 〔明代〕

    遂阳山城万家邑,古木参天蔽原隰。

    虎踞老石龙回空,雷擘苍崖起群蛰。

    故人结茅溪上居,日临流水观扶疏。

    因怀万牛栋梁重,乘兴偶谒承明庐。

    沧海无际百川趋,挂席欲进空踌躇。

    故山乔木邈何许,但见万里连荒墟。

    秋风江山客衾簿,梦到家山旧丘壑。

    青林白日谁共閒,远望有人高倚阁。

    解印翩然归故丘,再睹古干交螭虬。

    栋梁无用甘樗散,与尔老寿同千秋。

    紫阳山人笔如舌,为尔写向鹅溪雪。

    堂上今亦生枫树,安得长歌继前哲。

  • 看云生黄山采药歌

    朱同 〔明代〕

    黄山之峰三十六,采药行行遍山谷。

    有时看云宿天都,千涧万壑云模糊。

    北辰咫尺星匝地,当空皎皎秋蟾孤。

    天鸡初鸣海光赤,下窥群动喧号呼。

    白云掀浪接沧海,汹涌万里迎金乌。

    此时看白云,便欲扶轮登天衢。

    沛然三日霖,一洗旱魃群生苏。

    灵芝与丹草,下以医疲癃,上以宁君躯。

    庆云布祥痴瘴息,夭札俱令归寿域。

    看云不负出岫心,解将医人转医国。

    功成依旧归黄山,采药看云老山间。

    石床夜湿洞云宿,芝草晓茁东风还。

    紫阳山人昧精讨,看云不识黄山道。

    安得乘此秋风早,与子相期拾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