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攀龙的诗文
159 / 167页 - 类型
- 作者
- 朝代
- 形式
-
和梁宪使过密咏天仙宫白松
孤根一托蕊珠宫,不与苕华粉黛同。
夜暗龙鳞衔自照,天清鹤影望来空。
条封姑射千秋雪,盖拥兰台万里风。
非为子云能作赋,谁知玉树本青葱。
轩辕宫里试新妆,缥缈连枝入帝乡。
玉骨不缘能化石,冰肌那得便生香。
只愁明月销为水,更恐清阴凝作霜。
巫峡瑶姬元素质,却令云雨污衣裳。
玉女窗前手自栽,遥分海色向蓬莱。
唯应七圣襄城过,曾见三花少室开。
地迥流光通粉署,天寒老干倚霜台。
悬知的有千年露,欲献须君作赋才。
-
与魏使君宿龙洞山寺同赋
回壑深林绕梵宫,春来吟眺使君同。
空潭忽散三峰雨,暗穴常吹半夜风。
人拟二龙精自合,诗看五马步逾工。
诸天坐失悬镫色,明月先投入掌中。
使君春兴满绨袍,綵笔青山对浊醪。
望去天回双阙迥,坐来云尽一峰高。
蛟龙出入常风雨,鸿鹄拚飞自羽毛。
愧我淹留逢楚客,攀援桂树咏离骚。
削成东壁五云屏,下有龙宫夜不扃。
斗柄故临双瓮转,月明常对一珠亭。
春回竹叶杯光白,天逼莲花剑气青。
坐久空山仙籁寂,新诗独为故人听。
秀色中峰独不群,藤萝二月已纷纷。
诸天近海金银气,双峡长春锦绣文。
塔影半空悬落照,溪流一曲洒浮云。
纵令洞口龙吟发,郢调还须让使君。
-
题少方伯徐公明月轩
傲吏高斋海岱开,长留明月照池台。
白云湖上秋何处,鸿雁樽前客自来。
寒色玉壶堪徙倚,流光华发与徘徊。
西园诸子俱能赋,独让应徐邺下才。
应怜明月满长安,永夜凭轩万里看。
秋水乍疑湖外合,白云犹似署中寒。
绕枝乌鹊星霜色,一曲关山道路难。
此兴庾公曾不浅,南楼参佐几人欢。
湖上风流画省新,堪多明月少红尘。
长悬素魄衔金镜,不减清光抱玉人。
当户云生屏自倚,拂床星动剑相亲。
看君如在扬雄宅,搦管玄经合有神。
-
刘太保文安公挽章・赠谥
上公沾异典,美谥表馀恩。
文并三光丽,安同五岳尊。
朝廷先达在,社稷大名存。
庙议当时事,称天有世孙。
遣奠烦容物,临轩忆典刑。
祠官开正寝,法从辍明庭。
筵几知存问,钟彝藉宠灵。
老臣如就飨,帷幄见谈经。
使从三省至,地自九原开。
不作祁连象,宁知汉代才。
佳城跑踯躅,法驾拥徘徊。
文剑今埋照,于焉烛夜台。
国史从王事,经筵饫帝慈。
龙章纡后宠,鱼水见前知。
雨露含天藻,山河勒制辞。
门生堪视草,犹作起家疑。
岘首羊公石,千秋泪不禁。
孤坟寒自出,华表郁相临。
阴雨龙文动,风霜鸟迹深。
更闻辞妙绝,一字可生金。
自复遗书出,相传片字工。
史才依晋乘,诗调托唐风。
草疏回天力,谈经发圣聪。
少年眈作赋,颇欲拟河东。
祠堂何所有,遗像鹿台山。
为是悬车处,常闻曳履还。
诸生从上党,三老自壶关。
伏腊蘋蘩外,谈经俎豆间。
诸刘称令族,群从复清操。
家自驹千里,人皆凤一毛。
文章争左袒,礼乐盛东曹。
五世传经术,推公甲第高。
一时求旧德,千载忆皇都。
北斗高元气,南山永帝图。
青云馀几杖,白首自江湖。
此日乘骢客,闾门意不孤。
小子元吾党,前贤亦故乡。
春秋存俎豆,日月望宫墙。
血食堪千载,精灵自一堂。
唯应杨伯起,秦晋郁相望。
-
荅元美喜于鳞被召见寄
十年君所见,已分老蓬蒿。
安得浮名在,将无执事劳。
海鸥群自下,天马步元高。
五柳还须种,徵君不姓陶。
那堪成僻性,非不爱明时。
白发终怜我,青山好属谁。
连城高一抱,流水妙相知。
君自墙东客,行藏岂更疑。
-
即事
羽书秋色外,飞挽海陵回。
日上犁庭议,时难度漠才。
物情奇士过,天造异人来。
侧席劳明主,黄金正满台。
即今难授钺,谁可静胡尘。
谈笑存能事,艰虞失众人。
大军归掌握,王者自经纶。
不复忧骄悍,如林护北辰。
使者晨驰壁,夺归平虏章。
自天悬斧钺,择日设坛场。
万马中原集,诸军上苑旁。
主恩无可报,一战取名王。
天子何神武,乘秋欲破胡。
儒臣擐甲胄,大将解兵符。
叱咤风云合,艰危日月扶。
北瞻陵寝色,葱郁近皇都。
-
寄元美
我昔朝宗日,君停使者轩。
并驱皆上驷,相遇复中原。
草昧时人起,风尘国士恩。
别来春色满,无处不销䰟。
若问除书意,君何异积薪。
姓名常借客,踪迹竟疑人。
为郡空高第,当朝各要津。
拂衣吾所欲,不是避风尘。
渔阳春欲尽,汉使未堪愁。
边郡多豪侠,风尘一壮游。
浮云寒大漠,白日澹幽州。
莫更观辽海,萧条正北流。
何悟淹为郡,风尘日以难。
宦情疏自解,人事拙相看。
高枕西山色,清斋大麓寒。
期君秋月满,从此挂吾冠。
-
寄殿卿
人情原惨淡,世路故蹉跎。
意气弹冠少,风尘按剑多。
客居深雨雪,春梦远漳河。
赖有西山色,犹堪载酒过。
燕山为客地,莫共酒人居。
吾辈诗名大,其徒剑术疏。
风尘官不调,雨雪岁将除。
何限东归意,春花满旧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