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斯道的诗文
4 / 36页 - 类型
- 作者
- 朝代
- 形式
-
蔡节妇诗
开门见江水,江上有青山。
青山易黄落,江水易波澜。
妇心寂不移,白首无腼颜。
衣藏锦文新,镜掩铜花斑。
惟忧凤一去,母雏日饥寒。
奉姑忧戚中,训子识字初。
金凤买姑药,绣麟易子书。
姑没子已长,今当子孙娱。
朱萱隔疏箔,翠竹森前除。
春酒洽邻母,暮齿为何如。
-
送夏均礼之京二
归来朋旧晓星疏,只过东村水竹居。
老气竟消双目暗,足音还冷一年馀。
绝怜风月寻常酒,宁问江山咫尺书。
况是送君天上去,柳边空为立踟蹰。
采芳终日水云乡,岂料天书落耿光。
玉气久曾冲碧汉,钟声今复起清霜。
莺随野馆穿林语,花近仙舟隔幔香。
此去莫迟春日路,凤鸣先已在朝阳。
-
送舒汝临参军秩满归
吾乡四先哲,日星炳层空。
予心窃慕之,缪窥文元公。
亦复友其孙,幽探日从容。
其孙守故丘,欲以缵宗风。
夫君文靖裔,嗣服尤显庸。
万里辞京国,一官佐元戎。
予尝拜颜色,未言意先同。
今兹解绶归,重见将焉从。
踟蹰无以赠,耿耿献深衷。
尝闻古贤士,中叶坠厥宗。
或人念遗胤,遍访樵牧中。
君材既翘楚,此道必再隆。
官高固为荣,年迈良可恫。
愿言扩先志,益俾垂无穷。
-
为贵朽石法师赋竹窗诗
种竹窗乃幽,窗幽竹逾好。
孚甲炯外扬,空虚默中抱。
疏玄午阴繁,短枕秋声早。
值者岂不多,契兹良独少。
多福阐玄机,香山发天藻。
金石谁再宣,琅玕自相保。
兀者今在斯,于焉将远绍。
亦尝戻江皋,观我庭前草。
-
赋得吴王避暑宫陶侃读书堂二诗送丁鹤年归武昌
章华之台浮云空,繁华又到吴王宫。
西山烟光照林麓,南浦云气随蛟龙。
瑶殿金扉倚虚旷,象床玉几生雄风。
忽然梦入紫微内,绡衣雾湿天香中。
梦醒芙容日亭午,但知六月不知暑。
侍臣不敢催鸾舆,辇路光飞洒尘雨。
当时铜雀凌漳河,锦城雪影摇岷峨。
天下苍生苦埃郁,三处较凉谁最多。
东下长江二千里,楼阁高连冶城起。
岂知炎热正如焚,鼎沸难容一杯水。
初忧未破曹刘墙,再欲食鱼还武昌。
回首寒溪旧游处,烟草凄凄耕牧场。
君今归去访遗迹,自古兴亡休叹息。
有酒可献重瞳坟,南望九疑才咫尺。
千年陶侃读书堂,故老相传在武昌。
九曲亭前入云路,寒溪下接江流长。
剑池龙去日色薄,梅偃层崖几开落。
书堂为寺寺还荒,惟有青山度黄鹤。
当日读书清夜深,至今遗响闻空林。
千里旌旗入州牧,都在分阴辛苦心。
君溯长江忽归去,政是英雄读书处。
百灵奔走护先丘,就结茅堂倚高树。
平生读书才气多,要回落日挥长戈。
苍天不借丈夫力,鬓霜独奈秋风何。
且访云间入林下,依旧从容咏风雅。
古今穷达贵同风,莫愧前人面如赭。
-
自然斋诗为周原夫作
廿载游江海,拂衣归故宅。
故旧半凋零,存者头已白。
相见虽可悲,亦足慰寥落。
有酒各招邀,慷慨谈夙昔。
丈夫志勋业,岂不事一官。
追封亲以荣,树德民以安。
道路阻且脩,于焉息丘园。
矫首睇白日,白日在云端。
司晨促天曙,揽衣步前庭。
粲粲幽花发,靡靡春草青。
钩帘近清旭,焚香读羲经。
门外有宾客,欣然出相迎。
明月照东荣,燕坐方自怡。
神清未欲寝,款款训佳儿。
勿待金马诏,且诵石鱼诗。
因之思厥祖,高风播濂溪。
今日憺无事,薄言疏我襟。
清风蹑山梁,烦歊憩松阴。
鱼游湖水净,鸟啼崖谷深。
朋友相邀坐,衎衎论此心。
-
答胡徵君舜咨还山
高迹寄空谷,幽居托田间。
江水非吾限,可以相往还。
游鱼当在渊,飞鸟当在山。
谢此城郭游,逸驾不可攀。
还山濯清泚,何如冰雪颜。
君子保厥躯,于以待昌时。
白日惧颠蹶,夜行不倾危。
归心若金石,固留终我违。
譬彼出峡舟,欲挽不可追。
山神亦已怨,来归一何迟。
-
寄桂长史
喜气腾秋日,清飙洒夕霏。
醉眠门得掩,散步袖堪挥。
奇遇千年盛,生还此日稀。
庆云遥入望,五色绕金扉。
青年期豹变,白首听龙吟。
迥隔低昂位,终同报答心。
晋阳云路远,淮甸雨泥深。
共得归乡土,天光幸照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