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寅腊月十日自石龙赴广州会城途中纪行・其五

    乌斯道 〔明代〕

    廿里徒行万里遥,难于孤艇逆春潮。

    自从羸马归官后,便合还山作老樵。

  • 寄王彦贞・其一

    乌斯道 〔明代〕

    兔泉探夜月,熊耳挹岩霏。

    白玉无尘点,黄金似土挥。

    乡关心已遂,城市迹全稀。

    尚爱慈湖水,娟娟照戟扉。

  • 题教子升天龙图

    乌斯道 〔明代〕

    大龙气势何奋疾,小龙两角犹茧栗。

    黑云上下风荡潏,前顾后随恐相失。

    怪态迸发胡为然,乃是教子飞上天。

    天宇荡荡足蜿蜒,下视鱼鳖徒深渊。

    我闻龙性自变化,若待教焉良可诧。

    僧繇道子意太奇,醉墨淋漓为此画。

    君不见葛陂杖、雷泽梭,倏忽妙用尚尔多,真龙之子宜如何。

  • 赠杨允铭小篆歌

    乌斯道 〔明代〕

    史籀大篆李斯变,变为小篆今独传。

    绎山秦望石皆裂,馀者散失如飘烟。

    诅楚之文大相似,先出李斯三百年。

    李斯无乃踵其武,体同画异难后先。

    后传八体亦有篆,雕虫何由得传远。

    汉武书师蜕凡骨,曹喜李潮探御脔。

    徐铉承之非不佳,形质仅堪称■匾。

    同时作者岂无人,欲得美名何偃蹇。

    元初最数松雪翁,白野亦可追其踪。

    鄱阳伯温用心苦,钱塘益思无限功。

    四明文运代不泯,学字亦有前贤风。

    三代鼎彝俱在目,杨生晚出参其中。

    杨生深用李斯力,能使笔锋归正直。

    清圜瘦硬玉削成,每逢好事留其迹。

    人心正喜趋末流,谁将旷古渊源求。

    倘使淳风追前代,杨生亦足裨皇猷。

  • 病中兴感因成七诗寄蒲庵老禅・其六

    乌斯道 〔明代〕

    公读西竺书,我读东鲁文。

    我坐支叶烦,复有彼此分。

    何当罄忘之,缁素如一人。

    譬生文字先,同为葛天民。

    无言亦无辩,熙熙乐芳春。

  • 病中兴感因成七诗寄蒲庵老禅・其二

    乌斯道 〔明代〕

    人生恶好胜,水斗良足嗤。

    有口贵守默,石言岂其宜。

    桑田可衣食,忍使鱼龙归。

    青山可结搆,乃向空中飞。

    地道本宁静,咄咄何如兹。

  • 次蒲庵长老韵二首・其一

    乌斯道 〔明代〕

    一刖老禅三载馀,每怀溪上笑谈初。

    春山细雨沾乌帽,晴日闲华堕碧疏。

    九日登高曾有约,二王小楷未能书。

    至今不到天香室,深愧埃尘少涤除。

  • 育王寺

    乌斯道 〔明代〕

    鄮岭名如鹫岭传,刹竿无恙已千年。

    地雄南土居三佛,山尽东溟倚半天。

    宸翰香浮高阁表,岩泉清出老松前。

    游人自觉虚生白,犹觅神光上客船。

    灵踪深閟压东南,楼阁丹青闪翠岚。

    灯影半空摇上塔,炉薰千载出西庵。

    山看玉几无云好,泉取金沙瀹茗甘。

    细读长公碑刻画,黄昏万丈觅龙潭。

  • 江上逢春二首

    乌斯道 〔明代〕

    江上逢春坐不归,只将无语对斜晖。

    神龙作雨犹三变,大鸟冲天祇一飞。

    木偶衣冠成底事,铜人弦管谩藏机。

    仰头遥望云飞处,谁结茅堂在翠微。

    江上逢春羽翼生,落花飞近柳边城。

    阴云欲雨还无雨,好鸟能鸣竟不鸣。

    鬼物也知憎命薄,文章偏喜逐官行。

    典衣沽酒无衣典,月照空樽只自明。

  • 甲寅腊月十日自石龙赴广州会城途中纪行・其十二

    乌斯道 〔明代〕

    舟到崧台是岁除,乡人一见胜家书。

    绸缪已□三更醉,又复联床话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