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甘露园

    区大相 〔明代〕

    入林何必深,宛与世尘隔。

    高树似金茎,淩风承玉液。

    于陵灌方勤,汉阴机已息。

    借问园居子,何如藐姑射。

  • 和黄汝纶春情篇

    区大相 〔明代〕

    帝京行乐好,霁景媚韶光。

    南陌紫骝骑,东邻红粉妆。

    夭桃间秾李,芳草映垂杨。

    调雪成歌曲,排云出舞行。

    花前宁辨色,衣后转闻香。

    弦管故情在,关山春恨长。

    若非京兆妇,定是邯郸娼。

  • 九望・其一 望瑶台

    区大相 〔明代〕

    瑶台兮云浮,菌阁兮蕙楼。

    溯赤水兮负玄洲,飞仙遨兮驾苍虬。

    星辰朝兮绛阙,日月环兮丹丘。

    孔盖兮龙斿,仙之人兮纷纷而来游。

    瑶台高兮缥缈,中有人兮丹颜绿发而衣缟。

    翳玉芝兮□琅玕,搴若华兮刈朱草。

    珠入海而为树,桂逾岭而成林。

    尘壒既不可久处兮,夫孰表予之遐心。

    将托朱鸟以为媒,又要之以夙好。

    朝诣车于雁门,夕弭节于璚岛。

    虎骖乘而眈眈,龙服衡而矫矫。

    憩落落之长松,涉涓涓之行潦。

    聆仙乐于云门,抗飞旌于霞表。

    招虞帝于苍梧兮,宾轩后于洞庭。

    戛云璈兮瑶佩,披霞帐兮曲璚。

    美嘉橘兮秋实,揽桂树兮冬荣。

    岁逌逌其将迫,心摇摇如悬旌。

  • 太和山铭

    区大相 〔明代〕

    穹窿太和,上参冥莫。

    近接嵩华,远拔衡霍。

    明后有作,是称灵岳。

    上帝攸居,天柱是度。

    赫赫成后,玄戈再援。

    神之相之,用武以断。

    穆穆肃皇,中兴江汉。

    神之启之,守文以缵。

    巍巍天柱,前俯璚台。

    层城万仞,上应中台。

    地轴盘结,云汉昭回。

    灵踪久閟,真路乍开。

    爰饰云构,造于中天。

    冠峰被麓,舄奕墟躔。

    丹碧霞焕,栋宇星悬。

    势侔太一,巧极望仙。

    神之所妥,钩陈营卫。

    鞭风驾霆,出入云际。

    神之所临,徵灵表异。

    康国阜民,克显于世。

    玄圃之峦,仁后所履。

    丹丘之屺,仙灵所倚。

    咸障大荒,曷窥元始。

    追茂至道,孰踰斯美。

    惟兹崇报,前掩禅封。

    在帝左右,罔或不共。

    四气顺序,万方景从。

    昭佑我明,受福无穷。

  • 西湖春游曲・青萍照绿芜

    区大相 〔明代〕

    青萍照绿芜,细柳漾新蒲。

    翡翠金堤并,鸳鸯玉水俱。

    时逢湘浦驾,来弄汉皋珠。

    春和日载阳,春思复多伤。

    野色含朝霭,流文荡晓光。

    游心不自已,步步惜时芳。

    人行丹嶂里,鸟度绿芜中。

    烟雾藏春寺,湖山绕故宫。

    兰叶搴犹短,花枝折未空。

    湖镜何曾拭,山眉本自舒。

    叶稠初隐鸟,花落乍惊鱼。

    自有淩波步,回看掷果车。

    上路填车马,中流沸管弦。

    折花伤玉手,照水落金钿。

    及此芳春日,俱宜妙丽年。

    银鞍驰白马,玉轭驾黄牛。

    来往红尘陌,嬉游绿水洲。

    莺啼喧桂席,鱼戏动莲舟。

    宝袖拭琼箫,金妆隐翠翘。

    衫长风袅袅,钗重步摇摇。

    鸣佩游三竺,回镳度六桥。

    燕巢知岁别,莺语识年华。

    独坐闲调瑟,明妆出浣纱。

    春风日暮起,愁杀上湖花。

    青阳既荡渭,绿水复盈淇。

    有女怀春出,容颜不可思。

    流光一抛掷,沉叹返空帷。

  • 赋得文杏梁

    区大相 〔明代〕

    文杏梁,卢妇郁金堂。

    下临玉池水,双栖紫鸳鸯。

    春风杨柳堤,堤前步步得相将。

    文杏梁,赵女昭阳殿。

    绮闼十二重,琼檐语双燕。

    春风桃李花,花前岁岁还相见。

  • 太和宫杂曲

    区大相 〔明代〕

    百寻铁锁系雕阑,千折瑶阶莲步难。

    露洗玉颜溅霓服,风吹雾鬓拂星冠。

    青鸟书归度海霞,斑龙车引上真家。

    榔梅树下多成实,仙李峰头解作花。

    瑶阶步步整金莲,密语低声诉上天。

    罗帕捧来酬醮礼,金钗施尽当香钱。

    琼台金阙郁重重,上界常教雷雨封。

    一片仙云凝不散,夜来还过二茅龙。

    小童学炼白朱砂,轮向天坛扫落花。

    玉管金炉解迎客,碧云遥指太清家。

  • 闻宪府李公增修星岩之胜遥有此寄

    区大相 〔明代〕

    岩栖好去沥湖陂,风景年来倍昔时。

    出镇近逢羊叔子,胜游重睹习家池。

    经春桃水迷仙棹,长夏荷筒杂羽卮。

    闻此令人发心赏,羡君霞路拥旌麾。

    石室从来洞壑幽,近传胜事足风流。

    小儿缓舞铜踶曲,游女明妆罨画舟。

    奕奕朱扉窥水榭,隆隆丹障隐山楼。

    南岩北寺寻俱遍,驷马高车何处留。

  • 寄题张傅野万玉山房

    区大相 〔明代〕

    中朝清誉归山宰,尚忆琴樽在竹林。

    绕亭自泻双溪色,开径从遮十亩阴。

    有时手携绿玉杖,长日卧听青鸾吟。

    清风淇水闻微咏,明月潇湘何处寻。

    楚岸湘烟卜筑宽,孤亭修竹半临湍。

    经冬青青杳霭色,长夏肃肃高云寒。

    坐引清风摇佩玉,閒看佳句满琅玕。

    为君且就灵丘赋,未得相从蒋径看。

  • 西樵山行作

    区大相 〔明代〕

    樵山正可樵,石路上岧峣。

    复值观棋侣,同聆伐木谣。

    云垂接羽盖,虹起蹑天桥。

    自有淹留处,无烦折桂招。

    逍遥彩云际,窈窕春山阿。

    灌木见垂葛,孤村闻伐柯。

    烟霞尘事少,水石野情多。

    若问东山意,其如风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