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福唐观二首 二

    杜光庭 〔唐代〕

    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

    九月登临须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暂熟炉香不须去,伫陪天仗入神州。

  • 三启颂 三

    杜光庭 〔唐代〕

    大道洞玄虚,有念无不契。

    炼质入仙真,遂成金刚体。

    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

    悉归太上经,静念稽首礼。

    (同前卷十二。

    )。

  • 七真赞 三

    杜光庭 〔唐代〕

    济我六度行,故能解三罗。

    清斋礼太素,吐纳养云牙。

    逍遥金阙内,玉京为余家。

    自然生七宝,人人坐莲花。

    仰嚼玄都柰,俯酣空洞瓜。

    容颜曜十日,奚计年刼多。

    法鼓会天仙,鸣钟徴大魔。

  • 伤时

    杜光庭 〔唐代〕

    帆力劈开沧海浪,马蹄踏破乱山青。

    浮名浮利过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

  • 题鸿都观

    杜光庭 〔唐代〕

    亡吴霸越已功全,深隐云林始学仙。

    鸾鹤自飘三蜀驾,波涛犹忆五湖船。

    双溪夜月明寒玉,众岭秋空歛翠烟。

    也有扁舟归去兴,故乡东望思悠然。

  • 六十甲子歌(题拟) 四十八

    杜光庭 〔唐代〕

    辛亥凑,灾疫当处受。

    悖党害平邦,发在沧陵口。

    分野有凶灾,时应归陇右。

    江南微薄熟,不利吴丘阜。

  • 六十甲子歌(题拟) 三

    杜光庭 〔唐代〕

    丙寅首,猛兽成群走。

    四海悉扬波,源野连山阜。

    高田宜种植,领畔幷山阜。

    但看四五月,众鱼庭前走。

  • 三涂五苦颂八首 六

    杜光庭 〔唐代〕

    人命已销尽,亦犹膏中火。

    四大暂相寓,五物权时假。

    盛年当勤学,趣求存无我。

    福尽身福散,冥冥地狱下。

    上圣畏是故,寻道度斯祸。

  • 七真赞 七

    杜光庭 〔唐代〕

    人行各有本,皆由宿世功。

    立德务及时,发愿莫不从。

    善恶俱待对,倚伏理难穷。

    贤士奉法言,道亦在兼忘。

    解是大智慧,上为太极公。

    宝怪罪连玉舆,命驾御九龙。

    金华擎洞经,捧香悉仙童。

    啸歌彻玄都,鸣玉叩琼钟。

  • 生死歌诀 一

    杜光庭 〔唐代〕

    切脉定知生死路,但向止濇中取。

    看取濇脉喻止代,此是死期之大槩。

    濇脉喻外有形证,未可断他殂大命。

    若无形证与代同,尺部见之皆死定。

    欲知死期何以取?古贤推定五般土。

    阳土须知不过阴,阴土遇阳当细数。

    四季中央戊己同,万物凭土以为主。

    孤阳寡阴即不中,譬取鳏夫及寡妇。

    假如申年肾代止,十投一岁分明主。

    尺部失主鬼称尊,其人子年夏季死。

    鬼贼脉在一年内,此事人间尽称会。

    春得肺脉死庚辛,愚者反嫌药不对。

    叔和謌诀精微,但何其中寻取义。

    尺部伏似树无根,阴毒伤寒合其类。

    回阳着文后仍看,切骨若无堪下泪。

    若人六脉动摇摇,又怕其中无胃气。

    屋漏雀啄恶见脾,余部见之皆不畏。

    死期常例有多门,弹石解索须细论。

    此候不逾于一季,姻亲泣送葬孤坟。

    𫚥游若也及鱼翔,一气之期即不长。

    十五日中寻鬼贼,水一火二木三量。

    金四土五数已实,各随部位好参详。

    每季土王十八日,此法古今永无失。

    黄帝一法四分三,一法亦云三十日。

    随分远近各不同,藏在玉函夸秘密。

    唯有伤寒最无定,汗吐下后脉须静。

    忽然相反即难医,外边有怕乖形证。

    脉息至少冷虚惫,至多热壅水为怪。

    补虚泻实更仍前,见此分明还可骇。

    上医四事尽须谙,脉病证治要相参。

    有一乖违难措手,此即难医大不堪。

    更有久病及暴病,大都要知消详惯。

    久病脉变即不中,死候当须宜早辨。

    暴病脉变亦多端,或善或恶依法看。

    脉病相违即不效,要知大命必须𢬵。

    关前为阳关后阴,妇人反此是冠簪。

    乘凌覆溢相侵夺,荣卫调和理更深。

    欲识童男与童女,诀在寸关幷尺里。

    自然紧数甚分明,都缘未散精华气。

    小儿脉气似大人,老少相违即不起。

    本经自病最难医,纵疗何年有瘥时。

    间藏七传无外证,强将元散与扶持。

    伤寒中风自难看,指下逢之脉缭乱。

    合吐即泻即非良,汗脉见时须发汗。

    虽然得汗状如珠,密密铺排在病躯。

    此候不堪休胗脉,其人朝夕命疕殂。

    但于弦钩毛石中,此状见之当病剧。

    徒夸五色大还丹,若愿痊除空费力。

    更有死脉多般样,难经细说那志向,从上损下死即迟,死脉多从下损上。

    连传五脏死疾时,一朝炁少志调养。

    再损之时促命期,如逢真个堪惆怅。

    病候脉状多中取,要知大抵开门户。

    有一乖违即不中,但看强者推为主。

    复有久病更难看,或与健人脉一般。

    忽然加至脉飜双,结托寻衣好买棺。

    若遇风疾及劳疾,妙法看时如抵圣。

    风疾脾缓空费力,劳极心数命难存。

    风疾无令脉至迟,劳疾至多药无应。

    伤寒中风得死脉,但将真药与瓷闘。

    药灵病退脉须和,脉若准前命难救。

    如此定知生死期,可作医家箕本柄。

    若能指下悟元机,便是灵台挂明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