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师语

    佚名 〔唐代〕

    丑侯䁸䁸,多用半装。

    (《续谈助》卷三引《牛羊日历》引)。

  • 佚名 〔唐代〕

    悯忠高阁,去天一握。

    (《天府广记》卷三八)。

  • 徐知谔引谚

    佚名 〔唐代〕

    人生百岁,七十者稀。

    (《玉壶清话》卷九)。

  • 闺情 二

    佚名 〔唐代〕

    百度看星月,千回望五更。

    自知无夜分,乞顾早天明。

    (〖1〗以上五十九首诗,与卷一所著录的马云奇诗一道钞写在伯二五五五残卷上,按其内容和编次,当是一人所写,可惜这个作者的姓名已不可考知。

    从诗的内容看来,这个作者很可能是一位身遭吐蕃拘禁的敦煌使臣。

    这些诗所表现的时间和地点,约在唐代宗大历元年〖七六五〗凉州陷于吐蕃到德宗建)(中二年〖七八一〗敦煌沦陷之间。

    作者在冬日从敦煌马圈口堰出发,出使吐谷浑,经过墨离海,次年夏到青海,却不幸被拘禁,失去了人身自由;又经过临水,度赤岭,次白水戍,到达被吐蕃占据的临蕃。

    他所经历的时间,正是吐蕃极盛、河陇沦陷,安西、北庭与中原音讯断绝之时,因此诗中所反映的思想状况,代表了当时西北边塞广大文人士子的心情。

    同时,这些诗实际上又是当时河陇地区的纪行诗,诗中所描述的边塞地区的自然风貌、游牧地带的典型景物以及被吐蕃攻陷后的边镇守捉的荒凉景象,在别的唐人边塞诗中均不多见,因此,它们无论在历史,或文学史,或民族文化交流的研究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宝贵价值。

    〖有关伯二五五五残诗卷,可参看柴剑虹《敦煌唐人诗文选集残卷〖伯二五五五〗补录》,见《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第四期。

    〗)。

  • 咸通初洛中谣 二

    佚名 〔唐代〕

    勿笑父母不认汝。

    (均见《唐语林》卷七)。

  • 闻城哭声有作

    佚名 〔唐代〕

    昨闻河畔哭哀哀,见说分离凡几回。

    昔别长男居异域,今殇小子瘗泉台。

    覊愁对此肠堪断,客舍闻之心转摧。

    漂泊自然无限苦,况复存亡有去来。

  • 江湖语

    佚名 〔唐代〕

    水不载万。

    (同前)(〖1〗《国史补》云此言「大船不过八九千石」。

    )。

  • 华亭君歌

    佚名 〔唐代〕

    华亭君,来几时,免我疾苦疗我饥。

    (《檇李诗系》卷四二)(〖1〗《檇李诗系》:「唐末,瑯琊张聿为嘉兴军华亭令。

    有以干乞至境上者,闻民此歌,不谒而去。

    」)。

  • 久憾缧绁之作

    佚名 〔唐代〕

    一从命驾赴戎乡,几度躬先亘法梁。

    吐纳共钦澎湃注,纵(原作「踪」)横竞揖慧风飏。

    今时有恨同兰艾,即日无辜比冶长。

    黠虏莫能分玉石,终朝谁念泪沾裳。

  • 夜度赤岭怀诸知己

    佚名 〔唐代〕

    山行夜诚实寐,拂晓遂登高。

    回首望知己,思君心郁陶。

    不闻龙虎啸,但见豺狼号。

    寒气凝如练,秋风劲似刀。

    深溪多渌水,断岸饶黄蒿。

    驿使□靡歇,人疲马亦劳。

    独嗟时不利,诗笔虽(原作「唯」)然操。

    更忆绸缪者,何当慰我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