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波乐 七十六

    王梵志 〔唐代〕

    前死未长别,后来亦非久(项校「非久亲」)。

    新坟影旧冢,相续似鱼鳞。

    义陵秋节远,曾逢几个春。

    万刼同今日,一种化微尘。

    定知见土里,还待(一作「得」)昔时人。

    频闻积代骨,为坑埋我身。

    (〖1〗项谓此首为北周释亡名《五盛阴诗》之改作。

    )。

  • 回波乐 六十三

    王梵志 〔唐代〕

    人心不可识,善恶实难知。

    看面真如相,腹中怀蒺藜。

    口共经文语,借猫搦鼠儿。

    虽然断夜食,小家行大慈。

  • 回波乐 十一

    王梵志 〔唐代〕

    凡夫有喜有虑,少乐终日怀愁。

    一朝不报明冥,常作千岁遮头。

    财色□(陈补「只」字)缘不足,尽夜拪㨝规求。

  • 诗(幷序) 九十三

    王梵志 〔唐代〕

    我家在何处,结对(张改作「队」)守先阿(戴校「结草守山阿」、项校「结宇对山阿」)。

    [院](𨺋)侧狐狸窟,门前乌鹊窠。

    闻[莺](应)便下种,听雁即收禾。

    闷遣奴吹笛,闲令如其唱歌。

    如(郑振铎改「男」,项云通「儿」)即教诵赋,女即学调梭。

    寄语天公道,宁能那我何。

  • 诗(幷序) 五十九

    王梵志 〔唐代〕

    行善为基路,偷盗五不作,耶●(张谓以上三字为衍文)五不当(戴校二句作「偷盗吾不作,邪淫吾不当。

    」)。

    不解谗朝廷,不解佞君王。

    不能行左道,于中说一伤(张改作「场」)。

    一直逢阎夫,尽地取天堂。

  • 四三

    王梵志 〔唐代〕

    亲客号不疎,(「号不疏」,伯三六五九、斯四六六九卷作「无疏伴」。

    )建唤则须唤。

    (「建唤则须唤」,伯三七一六卷作「来即𫔯须唤」,伯三五五八、伯三六五六、斯三三九三作「唤即尽须唤」。

    )食食宁且休,只可待他散。

  • 四十

    王梵志 〔唐代〕

    隣并须来往,借取共交通。

    急缓相慿仗,人生莫不从。

  • 回波乐 九十三

    王梵志 〔唐代〕

    暂时自来生,暂时还即死。

    [死]后却还家,生时寄住鬼。

    不愁麦不熟,不怕少谷米。

    佯(张改作「阳」)坡展脚卧,不来(项校「采」)世间事。

    死去长(一作「常」)眠乐,常恐五浊地。

  • 回波乐 七十八

    王梵志 〔唐代〕

    前人敬吾重,吾敬前人深。

    恩来即义往,未许却相寻。

    有(一作「前」)能赐白玉,吾亦奉黄金。

    君看我莫落,还同陌路人。

  • 回波乐 五十四

    王梵志 〔唐代〕

    由心生妄相,无形本会真。

    但看气新断,妻子即他人。

    魂魄归五道,尸骸谢六尘。

    验斯柏(项校「怕」)散坏,何处有君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