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梵志 〔唐代〕

    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堆。

    (「堆」,伯二八四二卷作「推」。

    ){亻|口/工}(郑校本作「但」。

    )能辨此意,祸去福招来。

    (「招来」,斯三三九三卷作「将来」。

    )。

  • 诗(幷序) 八十

    王梵志 〔唐代〕

    男婚藉嘉偶,女娉希好仇。

    但令捉如息,何尤无公侯。

    菩萨常梳发,如来不剃头。

    何须秃兀硉,怨(项校「然」)始学薰修。

    荣官赤赫赫,灭族黄发人(郭谓「人」为叠字符号)。

  • 诗(幷序) 四十四

    王梵志 〔唐代〕

    地下须夫急,逢头取次捉。

    一家抽一个,勘数申(项校作「由」,通「犹」)未足。

    科出排门夫,不许私遮却(戴谓此字衍)曲。

    合去取正身,名字付司录。

    棒驱火急走,向前任缚束。

  • 一○○

    王梵志 〔唐代〕

    多置庄田广修宅,四邻买尽犹嫌窄。

  • 回波乐 一○二

    王梵志 〔唐代〕

    吾家昔富有,你身穷欲死。

    你今初有钱,与吾昔相何(张改作「似」)。

    吾人乍无初,还同[昔](借)日你。

    可[惜](借)好靴牙,翻作破皮底。

  • 九三

    王梵志 〔唐代〕

    吾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

    青松四五树,绿豆西三窠。

  • 十二

    王梵志 〔唐代〕

    耶娘行不正,不事任依从。

    (「不事」,伯三七一六、斯三三九三卷作「万事」。

    )打骂但知默,(「默」,伯二八四二卷作「恩」。

    )无应即是能。

  • 六七

    王梵志 〔唐代〕

    知恩须报恩,有恩莫不更。

    (「更」,伯三五五八、伯三七一六、伯三六五六卷作「报」。

    )[更]在枯井中,(「更」字据伯三五五八卷补。

    )谁能重来救。

  • 诗(幷序) 十一

    王梵志 〔唐代〕

    夫妇相对坐,千年亦不足。

    一个病着床,遥看手不[触](𧢻)。

    正报到头来,徒费将钱卜。

    宝物积如山,死得一棺木。

    空手把两拳,口里徒含玉。

    永离台上镜,无心开(一作「关」)衣眠(戴、松尾校作「服」)。

    镜里(戴、项校作「匣」)尘满中,剪刀生衣醭。

  • 七五

    王梵志 〔唐代〕

    邪淫及妄语,知非惣勿作。

    但之依道行,(「之」,伯三五五八、伯三六五六卷作「知」。

    )万里无迷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