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梵志的诗文7 / 36页
- 类型
- 作者
- 朝代
- 形式
- 
    回波乐 八十四身体骨崖崖,面皮千道皱。 行时头即低,策杖与人语。 眼中双泪流,鼻涕(一作「满」)垂入口。 腰似断(一作「就」)弦弓,引气{口廋}喘急(一作「𪢐」)。 口里无牙齿,强嫌寡妇丑。 闻好不惜钱,急送一榼酒。 前人许赐(一作「赐许」)婚,判命(一作「死」)向前走。 迎得少年妻,褒扬殊面首。 傍边干咽唾,恰(一作「怜」)似守碓狗。 舂人收糠将,舐略(项校「掠」)空唇口。 忽逢三煞头,一棒即了手。 
- 
    回波乐 三十六你今意况大聪,不语修道有功。 亦无二边不著,亦复不住太空。 众生不解执有,只为心里不通。 迷人已南作北,又亦不[辨](辩)西东。 念个痴人学道,终日竟夜忩忩。 只都(项校「覩」)小儿无智,何异世谛盲聋。 
- 
    回波乐 一○三夫妻拟百年,妻即在前死。 男女五六个,小弱未中使。 衣破无人缝,小者肚露(一作「路」)地。 更娶阿娘来,不肯缝补你。 入户徒衣食,不肯知家事。 合鬪遗啾唧,阿娘嗔儿子。 家内既不和,灵神(张将二字互乙)不欢喜。 后母即后翁,故故来相值。 [□□□□□],故来寻常事。 欲得家里知,孤养小儿子。 (以上三十六首皆录自前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二刘复辑《敦煌掇琐》三○,原件编号为伯三四一八。 据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卷五参校。 张氏另参用了伯三七二四、斯六○三二及苏二八五二卷点校。 )(按:刘复《敦煌掇琐》目录谓此卷卷残,抄出者共五十二首。 童养年辑《全唐诗续补遗》卷二据以选录十首。 今将童氏未录者全部录出,合计共得诗四十二首,不及刘氏所言之数,因篇章分合不同之故耳。 又刘氏于末首眉批:「原本似未写完。 」然细审诗意及押韵,似第十七句脱去,全诗已抄完。 原卷首残尾不残。 按:上录伯三四一八、伯三七二四、伯六○三二等三卷所录五言诗,原皆不题作者。 张锡厚考为王梵志作。 然此组诗内容与王梵志诗有较大不同,是否即王梵志作,尚可讨论。 今姑从张说,录存于王诗之末,以俟考详。 )。 
- 
    十主人无床枕,坐旦捉㺃(郑本作「狗」。 )狐。 (「狐」,项楚校作「亲」。 )莫学痛才汉,(「痛才汉」,伯三七一六、伯三六五六、伯三三九三卷作「庸才汉」,伯二八四二卷作「用庸汉」。 )无事弃他门。 (「弃他门」,伯三六五六卷作「去他门」,伯二八四二卷作「寻他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