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字木兰花・髻罗双绾

    王寂 〔金朝〕

    髻罗双绾。

    滟滟脩眸秋水剪。

    笑靥颦眉。

    无限閒愁总未知。

    虚檐月转。

    一曲未终肠已断。

    百斛明珠。

    买得樽前一醉无。

  • 维摩像赞

    王寂 〔金朝〕

    不悟维摩其病,却将天女相猜。

    要识本来面目,化身金粟如来。

    登玉座馀半席,香积饭惟一杯。

    可笑曼殊空利,区区却为食来。

  • 奉题少保张公曲阿别墅二首

    王寂 〔金朝〕

    休沐时时散马蹄,绿阴如染转长堤。

    帝城和气融春圃,相国馀波到雨溪。

    无数龟鱼欣作主,不言桃李自成蹊。

    圣时正要传衣事,贺监从渠老会稽。

    钟湖亭下水淙淙,绿野平泉未易双。

    十里藕花红步障,一轩松荫碧油幢。

    洛中独乐有司马,天下不名知曲江。

    纸尾欲烦贤宅相,雨蓑添我坐篷窗。

  • 上南京留守完颜公二首

    王寂 〔金朝〕

    圣朝敦睦重分封,不学成王戏剪桐。

    终以阿衡任天下,暂留萧相守关中。

    穷边绿野人烟接,永日黄堂狱讼空。

    巨手不应偏福地,会归调鼎赞元功。

    赫赫金源帝子家,暂分符竹奠京华。

    礼容登降歌麟趾,庙算纵横制犬牙。

    黄閤久闻虚鼎席,朱衣行引上堤沙。

    他年定数中书考,异姓汾阳不足誇。

  • 至新蔡寓居开元寺暇日与文伯起登经楼赋诗寺壁旧有秦少游题咏计其年尚少于此作学官当时坡谷钜公皆推重意为远到而竟不然所谓方行万里出门车折轴惜哉

    王寂 〔金朝〕

    往昔秦郎妙天下,淹留尝倚仲宣楼。

    长材不用虎为鼠,塌翼竟从蜩与鸠。

    夭矫飞云蜕仙骨,连卷雌霓落墙头。

    世閒玉人岂复有,应与晁张地下游。

  • 歌 其二

    王寂 〔金朝〕

    当年壮气谩如虹,回首都归含笑中。

    群玉峰前好归路,可怜三十二秋风。

  • 哭僧义和二首

    王寂 〔金朝〕

    瘦权平昔事风骚,痛矣吟魂不可招。

    庙里香炉从此去,杖头明月更谁挑。

    云披山顶浮螺髻,风鼓松声振海潮。

    他日东坡作真供,石泉槐火忆参寥。

    竹杖芒鞋上翠微,山川良是昔人非。

    无心野鹤穿云去,洗钵山童带月归。

    醉墨旧书云老壁,胜游常扣赞公扉。

    老人手种堂前柏,不见苍皮四十围。

  • 程尚书油烟墨

    王寂 〔金朝〕

    书生短灯檠,业苦孔之卓。

    百巧出寒饿,轻煤收纸幄。

    鱼胞杵万计,得此昆崙璞。

    池沟终不变,良质信坚确。

    摩挲等肘印,肝肾要彫琢。

    是中自有乐,未许儿辈觉。

    堂堂地官伯,胸次吞河岳。

    隃糜优月给,拜次岂不数。

    人生几两屐,迅景惊飞雹。

    胡为事细碎,刻意追古朴。

    得非游戏耳,一笑供掌握。

    区区张与李,小道安足学。

    何当献天子,毛楮仝甄擢。

    增新汉文物,润色周礼乐。

    天章贶词臣,宛彼云汉倬。

    但恐醉常侍,狂登御床角。

  • 小儿难夫子辨

    王寂 〔金朝〕

    我行自并门,道出太行岭。

    路傍古石人,髣髴类形影。

    过客互传疑,是非竟谁请。

    会逢田舍翁,荷杖雪垂领。

    为问定何如,愚蒙庶几警。

    云昔东家丘,历聘入吾境。

    偶此值小儿,难诘豪且颖。

    丘也不能对,驱车返天井。

    邦人思其贤,想像刻顽矿。

    始予骇其言,嗔赤发面颈。

    夫子圣者欤,日月揭馀炳。

    岂闻采樵斧,巧掩运斤郢。

    翁徒老于年,此事能不省。

    翁闻遽愀然,色厉声亦猛。

    辙迹今尚存,事况传已永。

    书生多大言,诡辩勿复骋。

    信知端木赐,下释东野犷。

    正如与蟪蛄,而语春秋景。

    小姑嫁彭郎,举世莫能整。

    嗟哉吾道穷,生死何不幸。

    生而非其时,伐树迹屡屏。

    亦尝撩虎须,白刃脱俄顷。

    死为万世师,庙貌多土梗。

    自非二仲月,门寮终岁静。

    山魈与社鬼,香火未尝冷。

    此事固不平,此心尝耿耿。

    吾生赋拙直,浪许近骨鲠。

    与物例多忤,所动坐愆眚。

    愤世无奈何,空令气生瘿。

  • 送刘子高宰新政二首・其一

    王寂 〔金朝〕

    吾髯得邑古河南,政事应须出笑谈。

    但喜时平由圣主,不忧县小选中男。

    子文已惯三无愠,叔夜休辞七不堪。

    想见细民多受赐,长官如水吏羞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