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美堂暴雨

    苏轼苏轼 〔宋代〕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 於潜僧绿筠轩

    苏轼苏轼 〔宋代〕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 留侯论

    苏轼苏轼 〔宋代〕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 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苏轼 〔宋代〕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 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苏轼苏轼 〔宋代〕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

    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

  • 减字木兰花・春月

    苏轼苏轼 〔宋代〕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

    苏轼苏轼 〔宋代〕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頼。

    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

    人将蚁动作牛鬬,我觉风雷真一噫。

    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

    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

    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

    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

    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

    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崄怪。

    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

  • 南乡子・集句

    苏轼苏轼 〔宋代〕

    怅望送春怀。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苏轼苏轼 〔宋代〕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

  •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苏轼苏轼 〔宋代〕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