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苏轼 〔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同:樽)

  • 惠州一绝 / 食荔枝

    苏轼苏轼 〔宋代〕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 一作:不妨)

  • 阳关曲・中秋月

    苏轼苏轼 〔宋代〕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苏轼 〔宋代〕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正暮 一作:正春)

  • 送顿起

    苏轼苏轼 〔宋代〕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

    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

    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

    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

    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

    回头望彭城,大海浮一粟。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

    惟有黄楼诗,千古配淇澳。

  • 和董传留别

    苏轼苏轼 〔宋代〕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 留侯论

    苏轼苏轼 〔宋代〕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 观潮

    苏轼苏轼 〔宋代〕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苏轼 〔宋代〕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戏赠张先

    苏轼苏轼 〔宋代〕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