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棠

    苏轼苏轼 〔宋代〕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张近几仲有龙尾子石砚以铜剑易之

    苏轼苏轼 〔宋代〕

    我家铜剑如赤蛇,君家石砚苍璧椭而漥。

    君持我剑向何许,大明宫里玉佩鸣冲牙。

    我得君砚亦安用,雪堂窗下尔雅笺虫虾。

    二物与人初不异,飘落高下随风花。

    蒯缑玉具皆外物,视草草玄无等差。

    君不见秦赵城易璧,指图睨柱相矜夸。

    又不见二生妾换马,骄鸣啜泣思其家。

    不如无情两相与,永以为好譬之桃李与琼华。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苏轼 〔宋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苏轼 〔宋代〕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 石钟山记

    苏轼苏轼 〔宋代〕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苏轼 〔宋代〕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萧萧 一作:潇潇)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减字木兰花・立春

    苏轼苏轼 〔宋代〕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苏轼苏轼 〔宋代〕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苏轼 〔宋代〕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苏轼苏轼 〔宋代〕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