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冢行

    毕仲游 〔宋代〕

    朝行古冢东,暮行古冢西。

    冢中古人骨已朽,冢外游子今何之。

    朝食古道南,暮食古道北。

    道傍古迹不可见,道上行人常役役。

    古人居今人必爱,今有古人人不识。

    面前和好儿女颜,背后往往张弓射。

    拂衣归去非不会,无宅无田归未得。

    长靴短笏随众人,敛首低颜为俗客。

    深居晏坐尚恐喧,平路缓行犹恐蹶。

    口中有声未尝吐,咽入喉咙化为血。

    君不见谷口郑子真,又不见蜀中扬子云。

    子真老死耕岩石,子云嗜酒惟醺醺。

    丈夫穷达皆有命,万事得失非由人。

    街头沽贩味虽薄,犹可赊来倾入唇。

  • 盖公堂歌

    毕仲游 〔宋代〕

    胶西丈人头皓白,避世不作诸侯客。

    黄帝老子是其师,短褐补肩人不识。

    呜呼相国起文吏,能解干戈谋社稷。

    诸田喋血腥未已,封裹疮痍与休息。

    三齐儒生多说士,强读诗书谈治国。

    席间众口乱如发,乡饮明堂尽陈迹。

    丈人西来貌甚野,杖藜柴车面黧黑。

    坐言治道本无事,要尔苍生自安适。

    尔能高卧知大体,男子耕耘女蚕织。

    用之天下如掌上,况尔区区城七十。

    相君再拜受其教,舍以高堂奉颜色。

    相君已死君不来,千五百年人叹息。

    眈眈新堂作者谁,密州太守文章伯。

    太守高吟醉太白,年谷常丰无盗贼。

    三牛倒曳九仙木,大斤截落瑯琊石。

    修梁巨柱屹如涌,磊落巍峨称公德。

    太守思公公不见,辟户张筵望南北。

    诗成鬼神相对泣,文就龙蛇惊辟易。

    公今存亡讵可问,况今自有神仙骨。

    五嶷山高近城郭,太守有堂奚不宅。

    我欲写公之意于鸣琴,又欲画公之容于四壁,太守胡不置我于其侧。

    我欲奋飞无羽翼,注目高歌泪沾臆。

  • 送朱彦文通直从庆阳辟命

    毕仲游 〔宋代〕

    洛阳之人秀眉宇,束发从军心自许。

    南彻梁江西瀚海,万里相从旧宾主。

    庆州之险山作城,青冈路狭如鬭鼠。

    我尝与君驰大漠,夜掘黄沙枕冰土。

    君今重行计安出,羽檄搀枪待君处。

    去年天狗堕地鸣,今年拟破灵盐城。

    男儿鞍马是常事,髀肉消尽须重生。

    况君到日春风发,行云夜闭沙场月。

    战马沾泥不用嫌,功成便浴雠人血。

    君不见高平范公庆历时,往筑大顺人不知。

    千金散士得死力,横山可取犹提携。

    至今塞下呼老子,关中使者公之儿。

    当年议奏千万语,攻守二策真可师。

    勿云近事不足道,狄青之辈为偏裨。

  • 自罗山入信阳过金关道中作

    毕仲游 〔宋代〕

    村南闻鸡在村北,土垡如堪竹臲卼。

    野蒿诛尽露溪漘,山树烧残空石骨。

    疾风吹蓬如卷裘,河水夜冻凌割舟。

    但愿黄堂贺新雪,单衣布袜非吾忧。

  • 苦雨

    毕仲游 〔宋代〕

    阴云藏雨来,风吼如海潮。

    乖龙喜当路,下雨连三霄。

    平河忽弥漫,不见城东桥。

    蛰者灌其穴,飞者飘其巢。

    惟有鱼与鼈,得势饶腥臊。

    虽闻雷霆震,若有鬼神号。

    禾丰不得敛,穗湿依生苗。

    农家堵户叹,始觉虚勤劳。

    乖龙莫之悟,自谓膏泽饶。

    始知旱魃虐,未得如雨妖。

  • 挽卢革通议三首 其二

    毕仲游 〔宋代〕

    教子生前贵,休官物外荣。

    居家金节重,开户玉棺轻。

    江水元如旧,松林长未成。

    祗应山鸟憾,长向垅头鸣。

  • 挽卢革通议三首 其一

    毕仲游 〔宋代〕

    耆宿今多少,惟公景德人。

    家邻吴市卒,名重汉庭臣。

    路在犹耕月,门闲似送春。

    才知图画好,时见旧精神。

  • 挽欧阳伯和三首 其三

    毕仲游 〔宋代〕

    纯孝慈颜感,悲啼令季伤。

    凫飞元傍母,雁少不成双。

    寿夭从开辟,贤愚竟渺茫。

    不须论甲子,未省鬓毛苍。

  • 恭挽哲宗皇帝二首 其二

    毕仲游 〔宋代〕

    容卫千官出,攀号万国同。

    新名西下垒,空定北郊宫。

    天泣时零雨,神游恐御风。

    孤臣如在列,应许抱遗弓。

  • 次韵和子夷秘校见惠之作

    毕仲游 〔宋代〕

    启函如会面,怀抱为君开。

    昔有风骚主,今为伯仲才。

    士风门外辙,生计掌中杯。

    早晚依闾巷,乌巾恣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