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偈颂一一二首 其六二

    释清远 〔宋代〕

    总别同异兼成坏,祇是山僧与众人。

    高广须弥入芥子,无边刹海在微尘。

    昼复夜,秋复春,境寂心融事事真。

    七宝大车既如此,去来语默莫因循。

  • 偈颂一一二首 其二三

    释清远 〔宋代〕

    先师当年末后句,与人皮下挑出刺。

    譬如六月日中冰,销镕处处皆相似。

    后来听响各流传,更加一二与三四。

    个中孰是无耳人,明见去来不生死。

  • 偈颂一一二首 其八七

    释清远 〔宋代〕

    出门便是草,闲杀龙门老。

    北去礼文殊,南来登五老。

    鬓发已苍浪,言归恨不早。

    独立秋风前,相思望江岛。

    好,好,不用更寻讨。

  •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一七

    释清远 〔宋代〕

    三月初三二月二,不坏假名谈大义。

    众生役役趁光阴,道流所以为虚弃。

    二月念九三月一,摩诃般若波罗蜜。

    假使多闻达古今,历劫何曾异今日。

  • 颂古六十二首 其四五

    释清远 〔宋代〕

    杨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头人。

    一声残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七四

    释清远 〔宋代〕

    虚名虚相,谷音鉴像。

    弃而不修,岂明幻妄。

    少不努力,老矣惆怅。

    静以思之,随机称量。

  • 因举楞严经七处征心成颂

    释清远 〔宋代〕

    善逝明知直不邪,要穷妄识是空花。

    故令庆喜推心目,胜相初观始出家。

    在内何缘昧肝胃,相知在外又成差。

    琉璃比眼还同境,闭障开明未有涯。

    合处随生难定体,根尘兼带转蓬麻。

    世间一切都无著,水陆空行作翳瑕。

    七处无归全失措,从兹始得徧河沙。

  • 标指六偈 语默

    释清远 〔宋代〕

    至道非言,言亦可传。

    可传何也,应物而宣。

    言虽应物,物自无物。

    无物之言,言音自没。

    绝言之语,妙应还普。

    道非晦明,语默同取。

    举复谁唱,物物虚旷。

    咸通大千,徧乎尘想。

    品类非一,同言异出。

    圆音落落,凡圣俱适。

    千品万类,薰含种智。

    故此一门,称无量义。

    山河宣演,草木扬音。

    长说无间,所谓甚深。

    深兮甚浅,不动情见。

    最省工夫,凡夫不荐。

    不荐最亲,妙义敷陈。

    欢言即笑,恚怒即嗔。

    嗔为金刚,喜为迦叶。

    华藏毗卢,心心相接。

    接兮可见,莫看背面。

    无字密言,从兹出现。

    现复谁论,非用耳闻。

    六根共户,妙偈星分。

    森罗经文,不出一尘。

    非舌非辩,雷转电奔。

    展之在手,何法不有。

    纵横三界,无一渗漏。

    时人不信,执言说病。

    依倚前尘,以为决定。

    决定是心,决定是尘。

    心尘所使,非自由人。

    诸圣苦口,随愚过咎。

    巧说多词,强为分剖。

    法无言说,汝须善别。

    舍离语言,生死自绝。

    凡夫闻此,无说过咎。

    取彼无言,冥然长久。

    端坐暗狱,以心相续。

    背却语言,犹如土木。

    舍有之无,落在邪途。

    有无俱病,二病俱祛。

    祛复何去,不离当处。

    当处不生,语默相取。

    取兮不知,是东是西。

    说即不说,不疑即疑。

    故称佛子,了事凡夫。

    是何凡夫,问取李胡。

  •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一○二

    释清远 〔宋代〕

    抵死要行云水脚,刚然求悟本来心。

    为蛇画足劳筋骨,辜负青山绿水深。

  • 颂古六十二首 其四三

    释清远 〔宋代〕

    奉君三顿曲周遮,屈辱云门老作家。

    渡水穿云五湖客,欲将何物当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