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汤丞相三首 其一

    吴芾 〔宋代〕

    平步青云上,逢辰亦盛哉。

    十年登两地,四见入中台。

    独擅调元手,咸推济世才。

    如何天不憗,一夕泰山颓。

  • 里有蒋生者颇志于学迫于贫困吾叔德先见而怜之赡其有无使从胡经仲学作诗勉之

    吴芾 〔宋代〕

    君不见昔日泰山孙先生,蹭蹬穷途道未行。

    读书有志破万卷,置锥无地可躬耕。

    高堂亲老仰甘旨,未免道路长营营。

    睢阳客舍一再过,牢落谁人如姓名。

    文正范公真好士,一见宾阶喜气形。

    深知先生非乞客,金在泥沙玉在荆。

    底事穷年事奔走,厄贫废学诚可矜。

    因留乡校周所急,奉亲为学使有成。

    先生果不负公望,行益修兮经益明。

    十年声名动廊庙,天下望之如日星。

    一代儒宗君试数,谁不首以先生称。

    向使不遇文正公,亦将因循埋没如腐萤。

    吁嗟此风寂寞久,岂是𤱶亩无如先生之才能。

    世人俗眼弃贫贱,胸中壮气空峥嵘。

    吾家叔父特达士,汪汪伟量如沧溟。

    比隣有蒋生,所志在穷经。

    迫于饥寒故,无以赡亲庭。

    不问师道己未足,聚训青衿已十龄。

    锐志日已丧,尘事日已婴。

    顾虽仅能供子职,而此术业何由精。

    吾叔念之为慨然,一见自待如父兄。

    恐子坐穷竟废弃,亟使就学趋准绳。

    况有括苍胡夫子,传道吾里作世程。

    执经座下子无忽,子之所须吾其应。

    倾囷倒廪略无靳,阔视世俗亲疏情。

    我闻此事犹叹息,俗士闻之应骇惊。

    近来世道太浇薄,骨肉犹作锱铢争。

    故虽有子尚不教,但欲黄金自满籝。

    安能推其余,以及异姓忘爱憎。

    伟哉吾叔贤,远继文正公之英声。

    蒋生其勉之,无使后人独羡孙先生。

  • 夏日登台晚云层叠若众山状伯氏令赋诗因成长韵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阳光泼血汗交颐,晚日政与长空宜。

    海神游戏出霮䨴,风伯退听停嘘吁。

    初如炎官火伞动,渐若寒露冰壶欹。

    九乌堕翼天地暗,六鳌矫首山川随。

    飞来一峰横突兀,竞秀万壑排参差。

    岱宗坡陀太华小,少室破碎终南低。

    深谷婉丽发春态,髙岩磊落呈秋姿。

    峰青盘螺绾新髻,水碧分晕浮修眉。

    鸾翔鳯翥露纤巧,虎踞龙蟠惊崛奇。

    观台仿佛隐仙圣,楼阁缥缈生蛟螭。

    谁于天宇弄显晦,力与地险论髙卑。

    荡胸棱棱各腾踏,翻手冉冉争奔驰。

    平生脚底识南北,此日眼界迷东西。

    身舆欲上白银阙,风驭不假青云梯。

    三薰三沐谢世事,一丘一壑真吾栖。

    扪参历井不惮远,直恐夜半潜推移。

  • 次韵四弟以道十二弟叔与法王唱和兼示无斁弟二首 其一

    晁补之晁补之 〔宋代〕

    少时勇游山,说山喜动色。

    中年谪南方,庐阜得深历。

    当时不类谪,忘腰带之适。

    怪人肝鬲异,破贼喜折屐。

    只今窜林下,织衣而耕食。

    缅怀兹两士,吾宗气相得。

    吾春种桃时,子晓寻嵩日。

    似闻黄面子,为采乌头出。

    去年陟岱宗,一士世莫识。

    天门邀之下,倾倒意已极。

    斯人与人异,龙虎两超忽。

    重寻亦无路,颠雨石崖坼。

  • 和公仪龙图戏勉

    梅尧臣梅尧臣 〔宋代〕

    五公雄笔厕其间,媿似丘陵拟泰山。

    岂意来嘲饭颗句,忙中唯此是偷闲。

  • 从军

    刘庭琦 〔唐代〕

    朔风吹寒塞,胡沙千万里。

    阵云出岱山,孤月生海水。

    决胜方求敌,衔恩本轻死。

    萧萧牧马鸣,中夜拔劒起。

  • 送石江曾元英赴太学补 其一

    曾丰 〔宋代〕

    吾宗叱驭闯贤关,笔涌长江挟泰山。

    余子望风俱辟易,且容瑞豹露文斑。

  • 予三十年前为宿州教授今涂次见诸生一二人

    晁说之 〔宋代〕

    沧海枯来失夜光,泰山走去误朝阳。

    可怜憔悴苍颜客,曾是呻吟黄卷郎。

  • 送刘不已推官罢奉符尉入都注拟

    释道潜 〔宋代〕

    少年读书破万卷,河朔声名压诸彦。

    词场百战功不成,晚得青衫非所愿。

    白头况有北堂亲,斗禄强须甘冗贱。

    三年一尉泰山下,簿领区区事弓箭。

    追穷寇盗走山谷,肯为风霜辞怯懦。

    要功冀赏本无心,脱去仅能逃所谴。

    草枯蓬断岁将徂,结束行装抵京县。

    达官贵吏急贤材,一鹗君须预论荐。

    投竿舍筑去作相,邂逅风云一朝变。

    造物于人自有时,未足为君生忿怨。

  • 送李芝东归

    张方平 〔宋代〕

    此君齐鲁之奇才,三十病废吁命哉。

    来游京国动凄怅,东归泰山卧崔嵬。

    支离攘臂福所倚,功名累身古共哀。

    但恐人求骏马骨,未免却上黄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