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丫头岩

    白玉蟾 〔宋代〕

    君不见武夷九曲溪之东,三峰号为玉女峰。

    当时嫁与大王峰,至今栉雨而梳风。

    又不见庐山三叠江之湄,大姑小姑凡两矶。

    小姑聘与彭郎矶,至今波眼而浪眉。

    湘夫人寂寞湘水滨,巫山女窈窕巫峡浦。

    亦有有情者,亦有无情者。

    鬼物托物以为灵,俗子谓之山石精。

    吾来丫头岩下坐,已觉此身本非我。

    朝云暮雨或有之,年来心下已无火。

    两峰相并各鬽崒,对人长是娇媚色。

    过者见此如双鬟,云鬙雾鬓苍苔发。

    我来适值天方秋,孤怀暗抱不能愁。

    岩下行人几回老,此岩依旧唤丫头。

  • 泛舟黄桥归庐山

    白玉蟾 〔宋代〕

    清风为我送归船,数粒青松起薄烟。

    帆影惊飞秋水鴈,橹声搅断夕阳蝉。

    几人家在溪头岸,一片云生水底天。

    满眼良朋无好酒,此心已挂九江边。

  • 庐山雪

    程公许 〔宋代〕

    倚天无数玉巉岩,心觉庐山是雪山。

    未暇双林寻净侣,试招五老对苍颜。

    远游借问有何好,胜赏何曾容暂闲。

    却恨此生云水脚,误随人去踏尘寰。

  • 三清阁

    吴愈 〔宋代〕

    庐山之胜,秀出斗旁。

    参于衡岳,镇东南方。

    民人所瞻,神天攸宅。

    赍梦之祥,乃兴自昔。

    惟天聪明,矜此下民。

    监求其莫,恐有不闻。

    惟神司之,云轺风马。

    乃诹乃访,周游天下。

    不疾不速,不察而明。

    天何言哉,民无嚬呻。

    是为福庭,列圣祗敬。

    锡羡𬯎祉,有感斯应。

    明明我圣,惟一乃心。

    不显亦临,敢有弗钦。

    宝画金扁,徽称明诏。

    日月之揭,山川有耀。

    邃殿在后,新阁在前。

    如君当御,而臣仰焉。

    时节冠珮,会朝帝所。

    达民之情,佑我圣主。

    民戴我圣,与天无极。

    天佑我宋,子孙千亿。

    民拜稽首,愿垂表经。

    从臣刻辞,永锡休声。

  • 和天台戴复古韵

    陈宓 〔宋代〕

    半生胸次著嵯峨,到得庐山鬓欲皤。

    列岫但蒙排闼入,一壶未许扣舷歌。

    清风六月犹嫌剩,明月三秋不厌多。

    拟向清朝新白鹿,结茅深处傍松坡。

  • 欧阳琴歌

    周文璞 〔宋代〕

    呜呼个是文忠琴,呜呼此琴今尚存。

    堂中图书散失尽,留得七弦传子孙。

    六言自书书在腹,古锦梅花留不得。

    嗣孙贤者能忍贫,不向豪家博珠玉。

    初鼓如撼昭陵松,巩原流水青溶溶。

    三宗龙衮在帝左,曾把钧天赐与公。

    再鼓似播清颍水,只将漱流肯洗耳。

    曾苏两生招不来,自写新声付儿子。

    尧囚山,舜放野,自兹以下不平苦。

    与君所得妇女谤,此日一洗清万古。

    小儒昔诵五季传,颇讶春秋体微变。

    今来再听七弦琴,南薰遗制喜复见。

    浮云流尽白日逃,何用广陵与离骚。

    谱成只度欧家曲,秋声赋共庐山高。

  • 挽赵知宗三首 其三

    刘宰 〔宋代〕

    寓里身重到,孱生谒屡通。

    俭钦行己素,健识养生功。

    归旆庐山远,清尊洛下同。

    遥怜猿鹤恨,蕙帐失仙翁。

  • 题匡山瑞木图二首 其二

    杨长孺 〔宋代〕

    仙李从来别有源,手提造化发生权。

    冰霜不到云间树,风日偏和雨外阡。

    四海几人传盛事,一家双美两臞仙。

    同生同死仍同纪,花萼犹应照九泉。

  • 余干游昌国寺

    赵蕃赵蕃 〔宋代〕

    于越之为游,束发迨中年。

    契阔固多矣,梦寐如唤焉。

    迩来数经过,所休必思禅。

    凭栏上清音,解包留煮泉。

    摩挲壁间诗,几人获流传。

    欧吟庐山高,坡咏西湖全。

    惜哉此奇胜,乃不遭两贤。

    何当觅扁舟,穷老依云烟。

    脱屣尘垢外,岸巾鸥鹭前。

  • 送一老住庐山归宗 其五

    楼钥楼钥 〔宋代〕

    庐山面目非难识,横岭侧峰皆是真。

    若待出来方识破,不知何用个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