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和歌辞 采莲曲

    张籍张籍 〔唐代〕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荡漾波。

    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

    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

    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谁家家住远。

    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

  • 秦王饮酒

    李贺李贺 〔唐代〕

    秦王骑虎游八极,劒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黄鵞跌舞千年觥,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 清平乐 四

    韦庄韦庄 〔唐代〕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

    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

    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 苏武庙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 子夜吴歌 夏歌

    李白李白 〔唐代〕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 狂夫

    杜甫杜甫 〔唐代〕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篠 通:筱)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杜甫杜甫 〔唐代〕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 蚕妇

    来鹄 〔唐代〕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韩愈 〔唐代〕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 三槐堂铭

    苏轼苏轼 〔宋代〕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