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夫人受大洞真经

    李翔 〔唐代〕

    太极仙公降上清,为传三十九章经。

    先教稽首丞(承)明诏,次遣斋心向洞冥。

    妙句只令岩下读,真文不许世间听。

    宝函钿轴披寻遍,始驾龙车谒帝庭。

  • 小有王君别西域总真

    李翔 〔唐代〕

    从事明真入洞台,便祛秋骨月致仙材。

    绛宫玄圃皆寻遍,龟岫龙洲尽到来。

    闻启玉皇过九奏,教诏金液语千回。

    谓言得道轻离别,重感师恩泣更哀。

  • 冯双礼珠弹云璈以答歌

    李翔 〔唐代〕

    王母词终荐碧桃,答歌仙子奏云璈。

    调凌空洞音初起,曲丽钧天韵更高。

    霞断已翔烟际鹤,风生欲抃海心鳌。

    瑶池侍女争回首,无隈琅英坠节毛。

    (项云「无隈」当作「无限」,形近而误。

    )。

  • 看缙云山图

    李翔 〔唐代〕

    谓见仙都二十年,(谓,项疑当作「未」。

    )忽逢图画顿欣然。

    云岩不似人间世,物象翻疑洞里天。

    迥压鳌头当海眼,直侵鹏路倚星躔。

    顶湖纵去无多地,空见霜流百丈泉。

  • 登临川仙台观南亭

    李翔 〔唐代〕

    独倚危栏爱景晴,古松坛殿半阴横。

    东山有路干云险,汝水无波到底清。

    归洞鬬龙收雨脚,拂簷行雁起秋声。

    开襟正是忘机处,不觉疏钟遍郡城。

  • 览炼师张殷儒诗

    李翔 〔唐代〕

    石井峰高劈曙云,云开山露见张君。

    心藏定远握中策,袖贮怀沙江上文。

    巨壑波翻鲸少敌,老松巢迥鹤难群。

    无端示我青霞句,吟断秋风到日曛。

  • 寄麻姑山喻供奉

    李翔 〔唐代〕

    羽客乘风下九天,拨云亲自拣林泉。

    檐吞海魄迎真气,路绕岩根谒古仙。

    道豚(遁)早为三洞伏,(项云「豚」应作「胜」,因「胜」字别体作「𬛊」而误。

    )诗成曾被六宫传。

    如今万事皆轻弃,只待还丹驻鹤年。

  • 谢梁尊师见访不遇

    李翔 〔唐代〕

    晓𣃁(斲)黄精昼未还(项云「𣃁」字不误,不必改。

    ),岂知仙老降柴关。

    一声归鹤唳江口,数片白云遗竹间。

    怅望有惭劳羽驾,差池不得礼冰颜。

    秋风独倚书斋立,遥想真晖对暮山。

  • 魏夫人归大霍山

    李翔 〔唐代〕

    受锡南归大霍宫,众真同会绛房中。

    裘披鳯锦千花丽,斾绰龙霞八景红。

    羽帔俨排三洞客,仙歌凝韵九天风。

    元君未许人先起,更待云璈一曲终。

  • 舞鳯石

    李翔 〔唐代〕

    远见麻姑戏瑞禽,每来教舞此坛心。

    基离地面三千丈,势倚云根一万寻。

    烟海日摇双翅影,洞天风散九韵音。

    自从越叟分明说,便想罗浮直至今。

    (〖1〗上面这些诗写辰一小册上,线装,仅存五叶,共二十八首。

    后有残阙,原书叶数、诗数不知多少。

    总题《涉道诗》,下题撰人李翔姓名。

    李翔的时代和事迹无所考,这个诗集也不见于著录。

    所歌咏酬答的都是道山道观,当时道教的天师、尊师、炼师、总真以及供奉和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事迹等。

    这应该是一部现存最古的道徒诗集。

    〖2〗诗中所表现的山名和地名,多在今江西、江苏、浙江三省,主要是在龙虎山、茅山、天台山之间,李翔大概就是这一地区以内的人。

    他的时代,大概是第九世纪末年或第十世纪初年的人。

    谢自然是贞元十一年〖七九五〗十一月十二日卒于梁州西门外金泉山的,韩愈〖七六八--八二四〗有《谢自然诗》〖《昌黎先生集》卷一〗,李翔有《题谢自然传后》〖传为郡守李坚所作〗,所以李翔时代,疑比韩愈稍晚。

    〖日本《道教研究》第一册刊吴其昱《李翔及其涉道诗》推定李翔为唐高祖九世孙,江王李元祥之后,曾官莆田尉,约于咸通间在世,所据为《新唐书》卷七○下《宗室世系表》,可备一说。

    〗)。